大家好,我是糖尿病!
我心里偷偷笑,看来我和“小伙伴”的通力合作十分有效果。
我的小伙伴叫“糖尿病前期”,他是我的后备军,也可以理解为我的过渡阶段。
糖尿病前期就是两者之间的空档,空腹在6.1~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1]。
按照进程来说,很多正常人先是被它盯上,然后才“进化”成我的“俘虏”。
可别小瞧我的小伙伴,虽然很多人对他不熟悉,但是他闷头干大事。
据人类统计,中国成年人中,35.7%的人都是糖尿病前期,这个比例高达三分之一[2]。如果这些人不注意,其中6%~10%会患上“糖尿病”[3]。
我来透露个内幕,因为体检套餐中只包含了“空腹血糖”,而这可是漏诊率极高的。
因为有些人空腹血糖虽然正常(甚至有的人偏低),但存在胰岛素抵抗,也就是胰岛素的降血糖效率低下,导致餐后血糖高出正常范围,这已经是“糖尿病前期”的表现。但由于没有任何症状,体检也查不出来,所以你们傲娇地认为自己是安全的。
于是一年后,就直接被我拿下了。
想想也是蛮遗憾的。人类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了,“糖尿病前期”人群只要在吃、动方面调节自己,完全可以晚点或是根本不遇到我,只是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4]。
多看医典:得了糖尿病前期如何保健?
虽然人类不喜欢我,可我其实还是心软的,真是忍不住提点下:
如果你年纪已经超过40岁,想要不被“糖尿病前期”找上门,在体检上得上点心,别简单地测定个空腹血糖就完事了,应该每年都去做糖尿病筛查(可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或者简单一点加做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除了年龄,下面这些特征任意满足一个,就是糖尿病高发人群,也是建议做筛查的[1]。
(1)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或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28KG/M2)和中心性肥胖(也就是腹部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8)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的人;
(9)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等,这类人的脖子、腋窝、乳房下、腹股沟会有天鹅绒一样的黑色或棕色纹路);
(10)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如果你听了我的劝告,去医院做了糖尿病筛查,然后悲催地发现自己已经是“糖尿病前期”了,别灰心。前面不是说过嘛,这个事儿还有“掰回来”的可能,或者说至少不让你那么快遇到我。
接下来,你要从这四点开始注意:
1.开始减肥,争取让自己的BMI降到或接近24KG/M2以下,或体重至少下降7%;
3.少吃点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可以用白肉(如鱼肉、鸡肉)代替红肉(如猪肉、牛肉等),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
4.增加日常活动量,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相当于每周5天,每天半小时哟),中等强度活动就是运动时有点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常见的运动有:快走、打太极拳、骑车、乒乓球、羽毛球和高尔夫球。
最后说一句,我的小伙伴“糖尿病前期”很神秘,只要及时行动完全有可能击退他。提高意识才是关键哟!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