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大夫,又来了一个心梗的病人!您快过来看看吧!”中午12:30,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薛亚军刚出完门诊,正准备吃口东西。急促的铃声响起,他立刻起身奔向急诊。
快速问询、检查,明确诊断,启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一路护送患者直接来到心脏导管室并快速开通其梗死的相关冠脉血管。看到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逐渐恢复正常,薛亚军这才露出安心的微笑,转而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中。
这样的情形,对薛亚军而言并不少见,每年365天,至少有300天是在这样忙碌而紧张的气氛下度过的。“心脏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院时病情不仅紧急而且危重,如再遇到高龄,基础情况差,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贫血等合并症,病情更为复杂,治疗风险也随之增大,需要我们快速准确做出判断,短时间内也要与家属达成有效的沟通。”薛亚军说,“心脏病没有小问题,救治时间越早,生的希望就越大,无论是多么复杂的情况,我们都会尽百分百努力去抢救,与时间赛跑,换取病人宝贵的生命。”
两年前,薛亚军急诊接诊了一位病情复杂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的患者:80岁的老爷子,紧急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心脏三支主要的血管,两支闭塞,一支重度狭窄,急需恢复再灌注治疗,病情十分凶险。理论上老爷子应当首选外科行冠脉搭桥手术,可棘手的是,他因多年的糖尿病已经造成多种血管并发症,左下肢因糖尿病足行截肢手术,右下肢动脉血管全部堵塞,同时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贫血。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仅有25%(正常人>50%),因冠状动脉弥漫病变伴钙化,甚至无法实现桥血管与冠脉血管远端的吻合,更不用说手术中全身麻醉这一关了。外科搭桥行不通,只剩内科支架术一条路。
情况危在旦夕,薛亚军陷入了进退两难:若不及时放支架,随时可能发生发生心脏骤停;若放支架,术中风险千钧一发,失败风险系数成倍增加。一边安抚着患者,和家属详尽地解释着病情,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薛亚军一边研究手术方案。“尽最大努力与疾病抢时间,为患者争取继续生存的机会。”
经过研究,在与副院长、心内科专家张萍教授及特聘冠脉介入专家王伟民教授沟通请教后,为保障手术平稳顺利进行,避免心脏骤停,薛亚军启用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辅助血流动力学支持,持续维持有效的体外循环与呼吸治疗,为手术建立必要的安全保障。随后薛亚军精细操作导丝,经右桡动脉深入心脏血管内部,利用高速旋磨的钻头清理血管内多年沉积的钙化斑块,开通血管,将球囊送入病变处进行充分的预扩张,恢复血流,建立通道,先后快速开通了两支最重要的血管,成功植入支架,心肌血流灌注得到改善,手术成功。
术后,心内科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全面的治疗方案,除精细化管理外,薛亚军还给了老爷子很多鼓励,尽心地回答他的疑问,并请心脏康复团队给予他术后全程的康复训练与指导。患者两年来病情稳定,随访过程中左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25%恢复至56%。这次手术,让这位80岁的老爷子成为了薛亚军的“铁杆儿”粉丝患者。为了表达对救命之恩的感谢,患者戴着假肢,专程到医院为薛亚军送上一面锦旗,锦旗上“字短情长”。
“一名好的医师,是从不断的挑战医学难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医生不是神,不是救世主,但却是病人的希望,医生对病人的同情不是用眼泪,而是用心血。” 薛亚军说,“无论从医路上有何艰辛,我将始终以乐观心态坚守这份职业,做一个坚定的医学职业精神的守望者,做一个老百姓心目中生命的守护者,用心,尽心,终获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