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六小娃,又和大家在这里见面啦!
相信很多妈妈在给孩子选购用品的时候,会对塑料制品有些小抵触,究其原因大概就是:质量差、不健康。
纽约大学研究发现,婴儿粪便中微塑料含量是成年人20倍!微塑料的危害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相信很多人一听到塑料,都会觉得它不是个好东西。从「限塑令」到「禁塑令」,仿佛无一不在否定着它。
尽管塑料的「风评」有些差,但它带给我们的生活便利是不可否认的。当然,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习惯上进行改变,那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塑料带来的负面问题。
至于微塑料,粗暴点说,就是更碎更细更小的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
微塑料的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肉眼往往难以分辨。
跟普通塑料不同的是,咱们几乎看不到它们的存在,但又几乎无处不在,从海洋、海洋生物、南北极、喜马拉雅的冰雪中、马里亚纳大海沟,到人类胎盘、牙膏、洗面奶、一次性纸杯、一次性餐盒、普通化学品或包装、食物、饮用水和空气中,都有微塑料的存在。
2018年,欧洲胃肠病学会的一项研究在人体粪便中发现了多达9种微塑料颗粒;最近SCIENCE杂志有一篇文章报道,表明微塑料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较大的微塑料颗粒可能会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提示微塑料可以进入人体肠胃,可能影响人类消化系统健康。
那些直径比较小的微塑料,可能透过皮肤或肠道屏障,或通过吸入沉积在呼吸道、肺部,可能造成DNA损伤、细胞损伤坏死、炎症反应等。
《美国科学院院刊》杂志中一篇论文也报道,微塑料能破坏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可能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
研究也发现人们吸入微塑料也可损害呼吸系统,但具体还取决于吸入颗粒物的物理性质和个体差异。因此可能不同的个体对吸入微塑料的反应不一样,可能会造成哮喘、慢性肺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呼吸道症状等。
皮肤接触的危害相对较小,但是对于纳米级的微塑料,由于直径极小,有可能穿过真皮屏障,因此皮肤长期接触微塑料可能存在潜在不良影响。
制造塑料的化学成分(如抗氧化剂、增塑剂、偶联剂、颜料等)和塑料表面吸附的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儿童玩具和一些用品中溶解出的邻苯二甲酸酯会危害儿童的肝脏和肾脏。
微塑料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还可能通过胎盘向胎儿组织转移,危害下一代的健康。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充分。
综上,微塑料威胁着人体皮肤、消化系统、血液系统、肝脏、肾脏、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的健康,其潜在其他危害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我们做不到完全不接触微塑料,那么在生活中,正常接触的微塑料大概是多少呢?会不会影响到大人孩子的身体健康呢?
全球平均每人每周可消耗掉5G的微塑料,每周可能从水中摄入1769个塑料颗粒。
用一次性纸杯盛热水,15分钟内会向饮料中释放大约25000个微米大小的微塑料颗粒。一个人每天用一次性纸杯喝三杯茶或咖啡,将会摄入75000个肉眼看不见的微塑料颗粒。
如果用聚丙烯塑料奶瓶给宝宝冲泡奶粉,那么每升奶粉中,就有可能产生1600万个微塑料颗粒,而且水温越高,释放的越多。另外,在瓶装水、牡蛎、果蔬、空气中都充斥着大量的微塑料颗粒。
看到这儿是不是认为:我少用/不用塑料杯就好了!
避免使用塑料杯是一个好方法,但并不绝对。
小娃在这里还要跟大家说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有的人喜欢用茶包喝茶,但有数据显示用茶包泡茶,5分钟后水里产生147亿个微塑料,其中包含31亿个纳米塑料颗粒。
可见,微塑料在咱们身边真是无处不在。但我们可以尽量避免微塑料的食入,简单来说就是:少用塑料制品。
大家对塑料餐具的评价普遍都是「方便好用,但不环保」
但不得不承认,能够有效减少微塑料的摄入的就是在饮食和生活当中减少塑料制品,比如: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吸管,塑料勺子等。
虽然纸吸管不好用,但它确实比塑料吸管更加环保健康。
其实说了这么多,但现实情况是,塑料和我们的生活无法分割。那就应该在这种情况下,把危害降到最低。家长们也不用过于恐慌,我们并不需要(也不可能)因此禁止宝宝接触一切塑料制品。塑料本身是没有毒的,但制作塑料过程中的化学添加物,比如增塑剂等,却很容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比如给奶瓶高温消毒后,可以用凉的无菌水冲洗高温灭菌过的奶瓶,从而洗去附着在奶瓶表面因高温消毒产生的大量微塑料颗粒。(此处提到的无菌水,可以指饮用水和置凉的开水。)
划重点:有其他更好选择的时候,尽量不用塑料制品。给孩子买玩具也尽量不选择塑料制品,一般正规厂家生产的玩具还是有一定安全保障的,咱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塑料玩具入孩子的口。如果宝宝处于口欲期,咱们可以给孩子安排磨牙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