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教授解释,以前我们只关注各种原因摄入不足造成营养缺乏病,随着越来越多肥胖等相关疾病的出现,涉及营养治疗的人群更多,大家的关注度也更高,这是“需”。
从“供”来说,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出台的《关于开展临床营养科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临床营养医师与床位比例达到1:150。然而,一项针对我国24省市部分三级医疗机构营养科建设现状的调查显示,2016-2019年期间,受访的三级医疗机构中临床营养医师与床位比例为1:549。
陈伟教授说,这种不平衡来自现代医学学科分类不清晰,临床上没有专门搞“营养学科”的,很多医院里都是在内科中用营养、外科中也用营养,专业人员不足,随着医疗体制逐渐调整,最后真正干营养的人更少。
而且,临床营养需要“正规军”!陈伟教授说,“以肥胖防治为例,如果没有正规的临床医师,减重的效率会很低,短期内看见下降,很快会反弹。而且,我们做的研究发现,反复减重、反复失败的人,发生血管性相关疾病的风险比较高,对身体的损伤比不减还要大。”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支持的“临床营养发展专项”工作启动,拟了中国临床营养学科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医疗机构营养科工作制度和工作范畴;努力开展临床营养人才培训,注重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营养医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标准化营养诊疗规范和营养相关疾病的临床路径;建立临床营养学科人才梯队;开展临床营养质控体系及信息化建设;推动临床营养学科科研发展。
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其中明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以及肿瘤、儿童、精神等专科医院设置临床营养科,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建设和管理。将临床营养服务能力纳入临床营养质控管理和等级医院评审考核指标,体现了国家层面对于临床营养学科的重视。
临床营养学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加持!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张片红教授认为,没有好的技术,推动临床营养学科发展会非常难,比如在温岭爆炸事故救治患者时用到的营养代谢车。
新原料的应用也是技术的一个方面。中国营养学会第18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上,发布了《乳铁蛋白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将乳铁蛋白作为一种优质的新型活性蛋白质逐步推向临床应用,使医生在诊疗时有据可依。
当然,从有了新技术到真正实施,也需要有更多经费支持,张片红教授建议将临床营养纳入疾病诊断分组(DRG)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