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大到离谱!是天生的还是因为运动?
  • 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大到离谱!是天生的还是因为运动?

    人和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有时候大到离谱: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后只想躺着缓缓,看综艺都觉得累,也有人还能去做运动、学编程、做兼职……

    在这些差距当中,运动量的分别更是离谱,精力好的人可以每天锻炼一两个小时,精力差的勉强支撑到下班回家就一躺难起了。

    至于拉开精力差距的原因,一种说法是每个人体质不同,天生精力好的人才有可能上完班还去运动,精力差的运动后只会更累,差距无法缩短;另一种是多运动精力会变好,容易疲劳是因为缺乏锻炼。哪种才是正确的?

    所谓“精力差”可以指向很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面对同等的工作生活压力时,比多数人完成任务更费力、容易感觉困倦或疲劳、更渴望休息,并且不乐于继续进行体力或脑力活动。认为自己符合精力差标准的人很多,研究数据显示,20%成年人有过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疲劳感觉。

    精力不如别人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先天的。双胞胎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两人之间的精力差别明显低于异卵双胞胎,由于两种双胞胎的成长环境类似,区别只在于同卵双胞胎的基因更相近,所以遗传因素是人和人之间精力有差别的原因之一。

    至于精力有多大比例是“天注定”,目前研究结果显示6%~50%的差别可以用遗传因素解释。一项关于1777对双胞胎的研究数据显示,人与人之间的疲劳感差异38%来自遗传因素,剩余62%来自环境影响。作为一种遗传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也与精力相关,近年一项研究统计了超过10万人两周内的疲劳水平,发现常见的SNP可以解释8.4%的疲劳差异。对于疲劳症状很严重的人群,双胞胎研究显示遗传因素的影响可占到30%~50%。

    这意味着,完全复制别人的日程表是不可行的,即使你把运动和睡眠等等调整到跟TA一模一样,可能还是会支撑不了TA的一天或者仍有精力无处释放。

    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对同卵双胞胎,精力水平也可能出现很大差别,这部分差异主要来自后天环境和状态影响。在身体和心理健康方面,精力受到很多疾病的影响,包括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睡眠呼吸暂停、抑郁症及焦虑症等。疲劳和精力不足的感觉也是某些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比如治疗精神心理疾病或恶性肿瘤的药物等。

    最后,精力水平还与生活工作状态密切相关。比如,一个人坐车2小时去上班,到公司发现当月指标似乎完不成了,边赶进度边抽了一包烟,中午胡乱吃个泡面,下午继续坐着办公,下班后赶去照顾生病的家人,晚上到家喝半瓶酒躺到床上,算一算只剩五个小时睡眠时间。这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精力自然会变差,即使有了空闲时间也只想休息。

    上面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着一个人承受多少压力时会开始感觉疲劳,以及有多疲劳。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最影响精力的问题不一样,能够达到的最佳精力水平也有差距。

    在影响精力的生活习惯当中,精力与运动的相关性已经得到研究证实,相对于经常运动的同龄人,运动不足的成年人感觉疲劳的可能性增加了64%。至于两者的因果关系,其实是相互作用的,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运动,后天的锻炼通常也可以改善精力。

    对于慢性疾病伴随的疲劳,有大量研究显示适量运动可以减轻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比如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及抑郁症等。

    但在健康人中,运动对疲劳作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多数研究结果支持运动降低疲劳感,也有研究没发现变化或发现运动后疲劳感反而增加,这可能跟参与者此前疲劳感和运动量低,运动的方式、量和强度不适合,研究持续时间短有关系。

    其中一项研究专注于长期感觉疲劳的年轻人,发现6周规律运动可明显降低疲劳感。这项试验的参与者共36人,年龄在18~35岁之间,他们平时运动少、没有明显的身体和心理疾病。这些疲劳的健康人被随机分为三组,中等强度组每周运动3次,每次以中等强度骑单车20分钟,低强度组骑车强度稍低,对照组在单车上坐同等时间。除此之外,他们平时依然不运动。6周之后,中等强度组的心肺功能优于低强度组,但疲劳感没有明显减轻,低强度组的疲劳感评分则降低了65%,而且随着运动周数增加,疲劳感在6周间持续降低。

    于是,研究者认为,运动对长期疲劳的健康年轻人有帮助,低强度比中等强度运动减轻疲劳感的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对于已经感到精力差的人,中等强度运动实在太累了。这与提供给普通人的建议相反:各权威运动指南均推荐强度至少应达到中等,这样改善身心健康的效果明显优于低强度运动。

    当然,这项研究中的受试者平时很少运动,锻炼也只持续了6周,也许他们经过更长时间的适应后,提高运动强度和量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疲劳效果。

    除了增加运动,还有些研究利用停止运动显示出其改善精力的作用,比如健康年轻人长期卧床后疲劳感增加,以及规律运动的健康人完全停止运动2天后会感觉更加疲劳。

    以上是长期规律运动对精力的影响,其实适当的单次运动也可以立即增加活力,特别是持续20~40分钟的中低强度运动。在上班前或午休时做些简单的运动,也许不会侵占你用于工作的精力,而是帮助集中注意力、避免在之后几小时内犯困。

    目前,运动可以改善精力的结论比较确定,但具体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可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其中,最直接的解释是规律运动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从而让人能承受更多压力、不容易疲劳,但这不能解释所有精力变化。近年,研究者还提出过关于身体能量代谢、炎症水平及心理调节等假说。

    如果你想通过运动改善精力,可以在考虑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目前的运动习惯、体能水平、疲劳感来制定方案。

    之前几乎不运动、长期感觉疲劳的人,可以从小量开始尝试低强度的运动[心率低于(220-年龄)×60%],这样既能用运动“提神”,又不会因为运动太过疲劳。对于平时有运动习惯、疲劳感不强的人,中等强度运动的效果可能优于低强度运动[心率在(220-年龄)×60%~85%之间]。如果没有做过力量训练,将有氧运动替换为力量训练或者两者结合,也许会感觉精力更好。

    当然,运动也是有限度的,对于久坐不动的人,增加运动后通常精力会变好。但已经运动很多的人继续加量,精力无法继续提高,反而可能变差。

    另外,让人感觉疲劳的原因非常多,虽然多运动可以改善很多人的精力,但有些情况下,解决那些最耗费精力的问题才是关键。因此,发现自己比以前更容易疲劳时,可以先找一找原因:

    1. 工作学习上是否出现了特别耗费精力的事情,如换工作、新晋升、指标完不成、人际关系紧张或面临大考;

    3. 近期的特别事件,如即将结婚、家庭成员新增或减少;

    5. 睡眠、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变化,如睡眠减少、吸烟饮酒增多、运动不足或过多。

    如果压力本身无法释放,睡眠和饮食都不充足,这时强行运动可能耗费了精力却没有“回血”的作用,反而更没精神,甚至造成健康情况恶化或猝死。

    每个人的精力天生有一定差别,不必强迫自己复制别人超满的日程表,但逐渐增加一些运动也许不会让你更加疲劳,反而可以有精力面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