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江苏常州一位82岁老人为了控制高血压,做菜时几乎不放盐,一段时间后,出现乏力、嗜睡等症状。经医生检查,他患上了低钠血症,需立即住院治疗。
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是揪着一颗心,因为在临床上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还往往是特别关注自身健康,特别自律,喜欢听健康讲座的一群人,整得你都不好意思批评他们。
看了这个新闻,也许有人会问,高血压必须限盐,少吃盐还会得病?盐对人体就那么重要?这低钠血症到底是个什么病?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人体必需的离子,在心脏、大脑、肌肉乃至身体每一个细胞中都必不可少。成人体内所含钠离子的总量约为60克,其中约80%存在于细胞外液,即在血浆和细胞间液中。
在细胞外液的阳离子总量中,钠离子占90%以上,在阴离子总量中,氯离子占70%左右,因此食盐在维持渗透压上起着重要作用,并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氯离子还参与胃酸的生成。
人体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为每人每天3克-5克。由于生活习惯和口味不同,人们实际食盐的摄入量因人因地差别较大。我国一般每人每天约吃盐10克-15克,这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就会使血压增高,难以控制。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健委都建议高血压患者应当限制食盐摄入,每人每天以不超过5克为宜。
人体内钠的摄入与排出应处在一个平衡状态,如果钠摄入过少或排出过多,抽血检测血清钠浓度
低钠血症的最主要症状为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状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钠下降的速率:
如果是急性低钠血症(低钠血症在48小时内发生),患者则有很大危险,可很快出现抽搐、昏迷、呼吸停止或死亡,可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受损等后果。而慢性低钠血症者,则有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的危险,在纠正低钠血症、补钠过快时更易发生,应予以高度警惕。
除脑细胞水肿和颅内高压外,由于低钠使血容量减少,患者可出现明显的低血压、脉弱或循环衰竭,同时有失水的体征,但总体钠正常的低钠血症患者无脑水肿的临床表现。
对老人家来说,关注健康是好事,但如果理解有偏差,自律性又特强,则可能矫枉过正。就像媒体报道的这位老人,日常饮食非常严苛,认为低盐就是不吃盐,这样很容易引起低钠血症,造成电解质紊乱。
正在服用利尿剂的患者也需要注意,由于利尿剂是降压的一线治疗(尤其在食盐摄入过多的我国),降压又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他们更应当定期检测血钠浓度,以免发生低钠血症。因心功能不全等疾病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亦应注意,临床上,常用的利尿剂包括呋塞米、布美他尼、氢氯噻嗪、螺内酯、吲达帕胺、阿米洛利等。
除了吃药,高血压患者在日常限盐的饮食中,也应注意有无乏力、倦怠、恶心、食欲不振等不适。如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前往医院检查。在长期的限盐饮食中,建议每隔半年做一次血电解质检查,防止低钠、低钾血症的发生。
还有网友问,高血压患者是不是吃低钠盐比较好?低钠盐是以碘盐为原料,再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制成,由于食盐中导致咸味的是氯离子,因此低钠盐能较好实现减钠补钾不减味的目的。对于限盐有一定难度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只要肾功能没有严重问题,吃低钠盐不失为一种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对普通食盐,低钠盐钾的含量高,不适合有肾病的人吃。因为肾脏病患者食用低钠盐后,摄入的钾不易排出,会增加肾脏病人体内的钾含量,造成血钾浓度升高,引发高钾血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三高”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老人为了不得“三高”,盲目追求清淡,不吃肉蛋奶。其实,科学控制饮食,主要是指总量控制,膳食多样化,且营养素均衡,尤其是鱼肉蛋奶和瓜果蔬菜更要充分摄入。如果矫枉过正,老人不仅会免疫力下降,还可能缺钠缺钾,患上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和肌少症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