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之一,守护了国人健康。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日前,在广州芳村花地湾古玩城举行的“杏林春——近现代广东中医药文化展”通过实物与文献相结合的呈现形式,还原了20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50年代的中医药文化史。该展不但吸引了广大中医药文化的爱好者,就连广东中医药界的专业人士也闻讯前来打卡。
本次展览的策划人陈通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透露,此次展品约400件,主要包括中医古籍、讲义、期刊报纸、照片、仿单、名医毕业证书、名医手写处方笺、手稿等文献,百年中药材以及名老字号中成药、药具、印版等近现代广东及港澳地区的珍贵收藏品,其中最难得的除了名老中医手写的处方笺外,还有清末抗疫文献、“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救护队毕业证书”以及民国女中医牌匾。
“杭白菊四钱四分,枸杞子三钱三分,肉苁蓉二钱二分,巴戟(去心)一钱一分。清水煎服,此方每日服一剂。——黄省三”
这张药方出自广东名医黄省三之手,其神奇之处在于四味药的用量,看似不经意,却又符合医理,让人叹服。本次展览上,像这样的名医手写的处方笺还很多,而且保存得非常完整。老西关曾流传“一篙撑两渡,威震龙津路”,其中“一篙”是指高健伯,“两渡”则为杜明昭、杜蔚文兄弟,这三位名医的处方笺也被集齐了。此外,还有何竹林、陈任枚、刘治平、刘哲明等广东省名老中医的手写处方笺也赫然在列。
策展人陈通对南都记者说:“这些手写处方不能用价钱去衡量。这些人在岭南中医近现代史上贡献很大,不但医术救人无数,而且培育了不少中医人才。譬如黄省三先生L7岁因成功医治家乡瘟疫而成名,之后到香港钻研西医医学理论,是中国倡导中西结合的中华医学新体系的先驱者。他逝世公祭时,周恩来总理送来了花圈。又譬如中国当代十大伤科名家之一的何竹林先生,他1925年运用医术治好了在商团事变中被流弹穿破腹部致使肠管外露的市民,获赠‘破腹穿肠能活命’的牌匾,有‘粤海跌打王’、‘西关华佗’之称。还曾为广州起义领导人苏兆征、陈郁等以及工农赤卫队伤员治病。”
众所周知,清末的广东曾经历过一场触目惊心的大瘟疫,当时死亡人数数以万计,那么,当时的人又是如何抗疫的呢?本次展览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光绪年间抗疫的文献。其中包括治鼠疫的多种专著,如《鼠疫医宗》《鼠疫汇编》《急救鼠疫传染良方》等,官方印制的治鼠疫良方的宣传单张,甚至还有治瘟疫经验灵符大全及灵符制版。
在策展人陈通看来,最难寻的藏品是那张“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救护队毕业证书”。1913年2月,广东中医药两界人士联合方便医院、广仁善堂、爱育善堂、广济医院、惠行善堂、崇正善堂、明德善堂、述善善堂、润身社九大善堂,商议筹办粤省中医中药学堂事宜,于1913年成立“中医药学校省港筹备处”,公推广东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卢乃潼担任筹办处主席。1924年9月15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正式开学。学校教育以“习中医以存中药,由中医以通西医”为宗旨,学校设在大德路,成为当时南中国最具规模的中医药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实习,1933年9月在中医药专门学校对面(与麻行街相隔)创办广东中医院。广东中医专科学校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遍布广东、香港,乃至东南亚各地,被称为广东中医的“黄埔军校”。已故名医罗元恺、黄耀燊、刘仕昌、靳瑞等,以及有“国医大师”之誉的邓铁涛、国际知名疟疾防治专家李国桥等,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1956年,在原广东中医专科学校基础上组建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了。“我2018年第一次在一堆书籍中看到这张毕业证书很激动,一问价钱,6万,没舍得买。但从此存了一段心事,大约一年后,我得到一枚南海榜眼谭宗浚的双面印章,几经洽谈,最后通过交换才到手的。 这张证书之所以特别,在于这所学校的毕业证很少,而单科毕业证更是少之又少,再者证书的主人区金浦后来也是一代名医。”
中医药专业出身的陈通还对南都记者透露,在一众藏品中,还藏着可修正《岭南医学史》的证据。“我在收藏这些文献和实物的时候,也花费了很多时间去研究。譬如我搜集到的《鼠疫医宗》和一些中医期刊,就还没被收录进《岭南医学史》,又譬如关于求益社,《岭南医学史》记载,这个中医社团1912年就停办了,但是我收集了很多这个社团的课本和资料,发现其实1912年这个社团还在继续办,当时教育家卢乃潼先生就担任求益社的学董,后来一直延续到1914年才解散。”陈通说,“佛山名医温玉书就是1914年从这个社团毕业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