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到了60岁就突然感觉身体大不如前了,无论是皮肤还是体力,甚至是骨骼的密度都和之前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在这一年里身体突然变老了,甚至有人把它称之为断崖式衰老。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罕见,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在一点点的变化中逐渐走向老年,其实在一些研究中把60岁以上就归为老年人了,只要是年满60都算是这一群体。
我国的老年人多吗?其实并不少,在最近的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中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甚至可以达到总人口的18.7%,也就是2.6亿人。
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衰老体验,因为生理上会感觉新陈代谢变慢,而且身体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一些,平常能做的动作或运动现在已经跟不上了,而且在头发胡子中也会变得越来越花白,这些都是老年人明显的特征之一。
可是,对于老年人的用药,也应该格外小心,因为太有人出现不良反应了。
不但老年人的数量增多了,由此引发的疾病,甚至用药之后出现的老年药物不良反应也会随之增高,特别是在我们国家,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调查过,全球死亡人数中的30%以上都和用药相关,而且在我国每年住院的5,000万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因老年药物不良反应住院。
这种不良反应,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吃下去之后会立即出现明显的中毒现象,可能有些药物反应并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重视,比如应用利尿剂之后出现的电解质紊乱,而这种电解质紊乱可能非常轻微。
但是如果有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也可能伴发比较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衰加重,而更为危险的,是如果伴有其他疾病,比如糖尿病或者痛风,那就更复杂了。
为什么老年人用药之后会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呢?其实这和他们对药物的代谢以及吸收能力有关。
其实药物吃进肚子里不单单只在胃肠道起作用,随着消耗和吸收会运往身体的不同地方,而且随之而来的生物代谢也会发生。
这种药代动力学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缓慢,最主要的表现,可能是药物吸收能力变弱,而代谢能力也变弱,随之而来的排泄能力也比以前大打折扣。
同样一种药物,在血液中的清除时间会慢慢变长,浓度也会有所提高。
由于胃黏膜萎缩,很多老年人的消化系统都有所改变,胃壁细胞的功能也下降,胃肠道肌肉也没有以前有力量了,周围的血流量也随之减少。
这些方面的原因都会使口服药物的吸收变慢,而且局部的循环比较差,所以药物起效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80岁的老年人体内水分,会比30岁的时候下降10%~21%,所以一些通过水而溶解的药物分布就会出现改变。
而相对的一些脂溶性的药物,比如西地兰利多卡因等在身体的分布就有明显的改变,由于水分缺少,所以相对的浓度就变大,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也会有所延长。
年龄增长之后,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也会随之下降,这样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裂解,同样是一种药物,年轻时候感觉很有效的,是衰老之后药物分解变慢了,起效时间也变慢了。
而且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能会因为裂解变慢而相对增多,比如普萘洛尔等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就会稍高一些。
药物可不能一直在体内保存着,需要排泄出去,否则药物浓度会越来越高,而排泄的主力军其实就是肾脏。
无论是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还是肾小管的分泌和充气数,这些功能的减退都会使药物的排泄受阻,药物半衰期逐渐延长,所以在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会居高不下。
人老了身体大不如前,这是铁一样的事实,千万别硬挺着。
很多人拿到药之后,都会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放进嘴里。可是这样的做法有点危险,拿到药物之后首先应该看一下说明书,特别是里面的适应症和禁忌证,在吃药之前明确自己是不是适合吃药的人群。
比如肝素和华法林这类药物由于代谢时间延长,老年人服药时凝血功能会有很大的改变。
有些人觉得自己身体需要更多的药物,才能让疾病好得更快,但实际上药物过多使用,或者过量使用会导致药物的积累,甚至出现中枢神经中毒反应。
如果是年轻人,稍多吃一片虽然也不健康,但可能对身体没有多大的危害,在短时间内就会代谢出去,但是老年人不一样,由于代谢时间变慢排除障碍,哪怕是多吃一片药,也有可能造成危险的后果。
往往医生都会给患者合理的建议,做到个体化治疗,比如胰岛素,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耐受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治疗剂量。
大家自作主张,也不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只要听话就好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药物的种类很多,而且用药的时机和剂量也千差万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一些老化和病理变化,都会使身体很多脏器功能出现改变,每个人的差异都比较大。
这就对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些本来不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也会在年龄增长之后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甚至会单独提炼出来一门学科,称为老年药物不良反应。
但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不要随便用药,用药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别多吃最好也别少吃。
如果实在弄不明白,去医院问问医生,总会给你一个更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