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喝奶茶,23岁的年轻姑娘小张就是其中之一。但她没想到,自己竟然差点被一杯奶茶撂倒。
小张上大学时就爱上了奶茶,差不多持续喝了六七年,之前从来没有过敏过。直到今年2月,有一次她和同事去逛街,期间买了一杯奶茶和一些小吃。当天下午,她的脸上开始发痒,同事发现她脸上长了很多红色风团,这才意识到是过敏了。由于没有出现严重的症状,她也就没去医院,风团持续了两三天后自行缓解了。
当时没想过是奶茶过敏,几天后,同事又请她喝了一杯奶茶,脸上又起了风团,这才意识到可能是奶茶的问题。
此后,她更加细心地观察喝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奶茶是否会过敏。结果发现她只是对某些某些种类的奶茶过敏,发现有些奶茶的品种之前喝不会过敏,后来尝试一些新品就过敏了。
随后,小张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科就诊,医生根据她的病史及症状特点,考虑是奶茶过敏引起的荨麻疹,但查了过敏原组筛都正常。
去了趟医院也没查出来什么,但她心中的疑问仍然没有消除,自己到底是不是奶茶过敏呢?
答案是肯定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过敏科姚我医生根据小张的病史特点,多次喝奶茶后出现皮肤风团发作,考虑确实是奶茶引起的过敏反应,具体表现为荨麻疹的发作。
小张自己也观察到,同样是奶茶,并不是喝每一种都过敏。大家知道,奶茶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成分是牛奶+茶。牛奶的主要成分是: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牛奶和奶制品是主要的致敏食品之一。
而牛奶蛋白中的酪蛋白、Α-乳白蛋白及Β-乳球蛋白是牛奶主要过敏原成分。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生物碱(咖啡碱、可可碱、茶碱)、茶多糖、茶色素、水、还有一些维生素和无机物矿物质,芳香物质等。对茶叶过敏的患者非常罕见,临床上也有一些患者对咖啡碱和茶碱类药物过敏的个案报道。
然而,市面上的大部分奶茶,除了奶和茶以外,还含有白砂糖、稀奶油、炼乳、植脂末(氢化植物油)、咖啡提取液、酸度调节剂、乳化剂、增稠剂、食用香精等等添加剂。此外,随着奶茶的种类不断推陈出新,为了迎合消费者的不同口味和需求,奶茶里面还添加各种“小料”,比如珍珠、椰果、红豆、布丁、烧仙草、芋泥、芦荟、红米冻、脆啵啵、芋圆、西米、绢豆腐等等,这些添加剂和“小料”成分也可以是过敏原。
因为小张只是对一些特定品种的奶茶过敏,所以她最有可能的是对奶茶中的某种添加剂过敏。
对于奶茶过敏,不管是因为里面的哪种成分过敏,饮食回避(不喝)就是最好最彻底的办法。当然,如果只是对特定的几款奶茶过敏,又比较爱喝奶茶,可以选择喝不过敏的奶茶。如果是对于所有奶茶都过敏的人而言,就只能放弃喝奶茶的爱好了。食物过敏,轻者可能只是发荨麻疹,重者可能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不容忽视。
此外,因为奶茶中有诸多添加剂的问题,一直被列为“垃圾食品”。长期大量饮用可能会导致肥胖、睡眠质量下降、加速皮肤衰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等危害,所以也不建议大家长期大量饮用。
食物过敏指一种或多种特定食物成分进入人体后使机体致敏,再次反复进入可导致机体对之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等症状。症状发作时间可以是在进食后几分钟到数小时。患者食入过敏原后感觉嘴麻、嗓子痒,这是最轻的表现;重症者会浑身起皮疹、皮肤肿胀;最严重的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哮喘、喉头水肿等能置人于死地的反应。
一旦出现食物过敏的症状,首先要立即禁食敏感食物,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具体症状严重程度给予抗组胺药物、激素等对症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的,需立即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补液的一系列抢救治疗。待病情缓解后一定要到过敏科就诊,评估病情,抽血检查过敏原及食物不耐受。在过敏原组筛中涵盖了一些常见的食物类过敏原,比如牛奶、鸡蛋、虾、蟹、贝壳、坚果类等等,如果相应指标增高,并结合相应的临床症状,就可以诊断食物过敏。如果怀疑的食物并不在常规检测的项目之中,或者在过敏原检测均为阴性,但临床症状仍符合某种食物过敏的,必要时可行食物激发试验或通过记录食物日记来帮助诊断。
首先,对于明确过敏的食物,要做到饮食回避;其次,饮食上要格外小心,尽量不要在外就餐或吃成分不明的食物,以免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最后,如果是过敏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如严重的荨麻疹、休克等,需常规备用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
食物过敏的发病机制复杂,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但对于食物过敏,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在急性发作时,可以通过抗组胺药物、激素、甚至肾上腺素等对症治疗,迅速缓解症状。待症状缓解后,可以通过抗IGE治疗、补充益生菌、中医中药、调整饮食和作息等方法改善过敏性体质。所以食物过敏患者应该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前提下,积极调理自身体质,让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