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中国肥胖问题的死磕侠,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下班后,看美食直播是很多人的消遣方式。
直播间里松软的糕点,总是让人忍不住点进购物袋,恨不得下一秒就能吃到嘴里。
可在下单的最后关头,一句不合时宜的话萦绕在脑际——“吃吧,吃了就是罪恶。”
于是,在一种『痛不欲生』的混沌与矛盾中,只能忍着“剧痛”折返回来,叹惋一句: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可以把所有的禁忌都破除,每天吃甜吃到腻,也照样能健康地瘦下去,人生简直就太美好了!
你别说,这世界上还真有这么一些人,对于他们来说——吃糖,“没毛病”。
基因变异改变了格陵兰人的糖代谢
最近,来自于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由于几千年来的独特饮食,一些格陵兰人产生了基因变异。
这种变异改变了他们吸收糖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糖带来的危害。
(蔗糖酶-异麦芽糖酶功能的丧失会增加格陵兰人群的醋酸盐水平并改善代谢健康)
研究分析了6551名格陵兰岛成年人的数据,并在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
结果发现,一些格陵兰人体内控制着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的基因产生了变异,他们的平均BMI、体重、体脂率以及血甘油三酯都较低。
具有这种基因变异的成年格陵兰人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水平比较低,醋酸盐水平较高
产生这种变异的人,具有蔗糖异麦芽酶缺乏症,他们有一种特殊的糖代谢方式。
糖进入他们的身体后,不会像“正常人”那样被吸收进血液里,而是会直接进入他们的肠道。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背后的机制很可能是,肠道细菌将糖转化为一种叫做醋酸盐的短链脂肪酸。
从某一个角度来说,适当吃糖,让他们变得更健康了。
为了弄清产生变异的人的肠道中发生了什么,研究人员还用小鼠做了补充实验。
SIS-KO组:这些小鼠与格陵兰人的遗传变异相似,糖代谢能力受到抑制。
结果发现,吃同样富含糖和脂肪的饮食,SIS-KO组小鼠增加的体重只有SIS-WT组的一半,肝脏甘油三酯水平也更低。
这证实了研究人员的推断和分析,说明这种遗传变异的确带来了一些好处。
研究小组希望,这个结果能为开发治疗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ANDERS ALBRECHTSEN教授和他的同事在格陵兰岛的努克钓鱼)
为什么偏偏格陵兰人有这样的基因优势?
ANDERS ALBRECHTSEN解释说,这可能是因为格陵兰人的饮食中没有太多的糖。
他们根本不需要从血液中迅速吸收糖来获取能量,这增大了遗传变异的概率。
格陵兰人的饮食到底是怎么样的?这样的“好基因”我们能不能也『变异变异』呢?
说起格陵兰岛,著名微生物学家AVIAJA LYBERTH HAUPTMANN说:“格陵兰岛是一个直接从大自然中获取食物的地方”。
早在公元前2500年,格陵兰岛的人就以鸟类、鱼类和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为生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吃的是鱼、鲸鱼、海豹和驯鹿的肉和脂肪。
他们偶尔可能会吃点红莓,但他们的饮食中含糖量是最低的。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种饮食也基本没什么变化。
尽管现在格陵兰岛的超市引入了更多植物性食品,但当地饮食仍然是以肉类为主。
如今,格陵兰的每个镇里都有一个鱼肉市场,叫做“小格陵兰人”。
在这里,当地的猎人和渔民出售他们每天的“猎物”,比如鳕鱼、大比目鱼、鲑鱼和红鱼,以及海豹、鲸鱼、麝香、海象等。
由于气候环境条件的制约,当地人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与极地海洋息息相关。
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格陵兰在捕获海洋动物方面设立了严格的规定。
也正因为这种独特的饮食方式,使他们变异出了独特的基因。
这种基因使他们更适应脂肪酸的代谢,并能把身体里偶尔出现的糖,以一种“过客”的方式简单处理掉。
然而,科学家们目前还发现,这种变异对很多儿童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
当这种酶缺乏时,肠道无法有效吸收蔗糖和淀粉,可能就会出现腹泻、腹痛和腹胀的症状。
这种先天性蔗糖酶异麦芽糖酶缺乏症(CSID)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很罕见,但在北极地区的患病率高达约10%。
在上世纪中叶引入西方饮食之前,CSID在格陵兰岛中并不为人所知。
直到含蔗糖和麦芽糊精的婴儿配方奶粉引入后,CSID才慢慢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什么同样的基因,大部分格陵兰岛的成年人能自如地将糖转换成醋酸盐,并代谢掉,而儿童就会出现诸多不适呢?
对此,研究人员猜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肠道细菌逐渐习惯于糖,并学会如何将糖转化为能量,从而提高了蔗糖和麦芽糖的耐受力。
格陵兰岛上的人,长期的极地环境,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基因。
一些原住民的基因变异,让他们有不同的糖代谢方式,这种代谢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糖对健康的威胁。
与此同时,出现变异的儿童,却表现出了对糖的不耐受。
如果你只是低碳饮食,应该不需要担心产生糖不耐受的问题。
如果你吃糖也不耐受,也要节制,毕竟吃多了不消化,也没有什么好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