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10 种皮疹特点、分布、治疗一网打尽,帮你练就火眼金睛
  • 10 种皮疹特点、分布、治疗一网打尽,帮你练就火眼金睛

    新生儿出生后,即使是一些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现象」也会让父母措手不及。皮疹,作为一个既常见又变化多端的症状,经常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儿科医生在面对婴儿出现的皮疹时,也需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一眼分辨轻重缓急。从而,更好的给患儿父母解释病情。

    新生儿痤疮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临床表现为炎症性红斑、丘疹或脓疱,主要位于面颊部,但分散在面部,通常延伸到头皮,偶见于胸前、后背。

    (2)轻度痤疮常见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外用过氧苯甲酰软膏、红霉素和维生素 A 类软膏,外用 0.1% 的阿达帕林凝胶是治疗轻至中度婴儿痤疮的高效和安全药物。

    为新生儿在胎儿时期反复强有力的吸吮同一部位所致,多为囊性水疱或大疱,内含无菌液体,偶含血性液体。典型皮损沿着手腕、手背、手指呈线形或放射状分布。

    为单侧或双侧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皮损

    水疱破裂创面表浅,数天内可自行愈合,如破溃感染严重者可以进行皮肤消毒及预防感染处理,如外用碘伏消毒、莫罗匹星药膏等。

    典型病例发生在出生后 24~48 小时,但也有约 20% 的病例中出生时即已存在

    好发于肩部、背部、臀部受压及面部的红斑、丘疹、风团、水疱或脓疱,首发皮疹常出现于颜面。

    首发皮疹以红斑为主,为散在的细小斑点,边界不清,压之褪色,首发皮疹也可以斑片状疹为主,大多见于腹股沟褶皱处,个别患儿皮疹初期可见小脓疱,基底可有或无红晕,不易破,散在,无融合现象。

    婴儿期主要位于面颊部、额部和头皮,逐渐发展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伸侧,并逐渐转至屈侧,如肘窝、腘窝等部位。

    瘙痒和干皮症,几乎是特应性皮炎的共同临床特征,如抓痕、炎性皮损(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和脱屑)、苔藓样变,是最主要的皮疹类型。

    5. 润肤剂可减少表皮水分流失和致痒原渗透,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并减轻局部炎症反应,TCI(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可缓解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严重程度及瘙痒症状,目前已被批准用于 2 岁以上儿童;

    6. 日本特应性皮炎指南( 2020版 )建议外用 0.03% 他克莫司软膏时,2 ~ 5 岁儿童(体重 < 20 KG)每次外用的剂量不超过 1 G;6 ~ 12 岁儿童(体重 20 ~ < 50 KG)不超过 2 ~ 4 G,13 岁及以上儿童(体重 ≥ 50 KG)不超过 5 G。

    7. 2% 克立硼罗软膏治疗 3 个月至 2 岁患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美国 FDA 已经补充批准其用于 3 个月~2 岁中度特应性皮炎的患者 [5]。

    常分布于头皮、面部、耳后、褶皱部和躯干及四肢近端。

    3. 使用清水、生理盐水清洗,保持皮炎部位的清洁,病变不影响保湿剂的使用;

    5. 复方酮康唑霜剂和(或)洗发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且没有儿童剂型,仅在必要时由医师指导使用。

    1. 尿布:避免使用染色或过度使用荧光剂的尿布,清洗尿布时,避免与父母的衣物一起清洗,也可进行高温消毒;

    3. 在皮肤已经破损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流水冲洗,再轻轻拍干或沾干皮肤,以减少摩擦但当皮肤出现刺激性反应或已经破损时,则应停止使用湿巾;

    好发于新生儿鼻区(鼻翼)、上唇及面颊区,以鼻区(鼻翼)为著。

    与母体的雄激素刺激新生儿皮脂腺有关,导致皮脂腺分泌增加、皮脂腺小叶细胞增大。表现为皮脂腺开口处的黄白色小丘疹,针头大小,密集分布。

    脓疱可见于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额部、颈胸背部及臀部,较少累及手掌及足底

    表现为脓疱疹,脓疱底部可以无红斑基础;多在刚出生或出生第 1 天内发生,不伴有系统症状。

    本病是新生儿期良性自限性疾病,无需特殊治疗;脓疱疹尽量勿挑破或擦破,易导致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