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健哥说陪伴您的第611期
看到“心力衰竭”,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代表着心脏完全不工作,其实,这是对心力衰竭的误解。心力衰竭患者在我国可不少见,据2019年的调查估算,我国3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370万患者[1]。但是,很多人对心力衰竭了解不够,甚至有些误区,本期就来认识一下这些误区。
我们知道,心脏就像一个“大水泵”,一刻不停地通过动脉把动脉血泵出,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提供能量和营养,同时,通过静脉接收从组织器官回流的静脉血。
误区一,有些人以为心衰是老人的“专利”。
目前,心衰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影响着全世界约2600万人,尤其64岁以上的人群,研究也发现,年轻人群中,心衰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我国研究发现,35~44岁人群心衰患病率为0.8%,45~54岁人群心衰患病率高达1.1%[1]。
著名心血管病学家EUGENE BRAUNWALD教授提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心血管事件链的始动因素,而心衰往往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状态。因此,不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该注意管理危险因素,预防心衰。
这是万万不可的!
心衰患者擅自停药或减量容易导致心衰反复发作。以往一项研究对比了心衰患者停药和继续用药的差别,把仍在接受至少1种心衰药物治疗的51例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配到停药组和继续用药组,经过12个月随访,结果发现,几乎一半的停药患者出现心功能恶化复发事件,而继续用药治疗的患者未观察到复发现象[3]。
当然,所有药物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心衰症状严重时可能会使用大剂量利尿剂,当患者症状改善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减少剂量。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心衰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心衰被称为心血管病最后的战场,不是没有道理的。慢性心衰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应该长期治疗,只有规律用药,谨遵医嘱,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更好地生活。
近年研究发现,心衰患者可以进行运动康复,不仅能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降低再住院风险,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还能改善临床预后。
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需要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医生将根据心衰患者心功能下降的严重程度,制订不同的运动康复计划,即使心功能IV级,即重症的心衰患者,也可以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在病床上进行运动。
慢性稳定期心衰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运动康复,但是,需要量力而行,开始时运动量要小,以适当为度,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可以选择不需要太用力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操等。老年人容易疲劳,练习时应该注意预防跌倒,不要突然大幅度变换姿势,以免血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