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是全世界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大多数晚期卵巢癌患者最初对铂类化疗的临床响应良好,但是大部分仍会复发,并且每次复发后无化疗间隔时间(CFI)会逐渐缩短[1]。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卵巢癌治疗的格局,其通过抑制DNA单链损伤修复途径,在BRCA 1/2突变的肿瘤中最终导致合成致死效应,发挥抗肿瘤作用。迄今为止,美国和欧盟已批准三种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和RUCAPARIB)用于对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
氟唑帕利是一款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强效、口服PARP抑制剂。在接受二线或后期化疗方案的胚系BRCA 1/2突变和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II期临床试验中,氟唑帕利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4.1%和95.1%,完全缓解率为8.7%。基于此,我国NMPA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其上市[2]。
然而,氟唑帕利的长期生存获益及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究。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团队发起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与安慰剂相比,在高级别、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接受二线或后续铂类化疗后,氟唑帕利作为维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3]。
本次预设期中分析的结果显示:氟唑帕利作为维持治疗,在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方面显著优于安慰剂(12.9个月VS 5.5个月),使卵巢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下降了75%。此外,在胚系BRCA1/2突变的患者(HR:0.14)和没有突变的患者(HR:0.46)中均观察到一致的获益趋势,且安全性可控。
这项研究纳入至少接受过两种基于铂类的化疗,且对最近的治疗方案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配接受氟唑帕利(150MG,每天两次)或安慰剂,并按BRCA 1/2突变情况(有突变和无突变)、对铂化疗的响应情况(6-12个月进展和12个月以后进展)分层。
研究主要终点是PFS以及有胚系BRCA 1/2突变亚组的PFS。此外,CFI、总生存期(OS)、安全性、耐受性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均被评估。2019年4月30日至2020年1月10日期间,252名符合条件患者被纳入并随机分配到氟唑帕利(167名)或安慰剂(85名)组,患者基线特征如下图所示。截至2020年7月1日,134名患者继续接受治疗(110名氟唑帕尼组,24名安慰剂组),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
根据独立评审委员会评估的结果,共有115例(45.6%)发生PFS事件,氟唑帕利组55名(32.9%)和安慰剂组60名(70.6%),随访数据尚未完全成熟。现有数据显示,氟唑帕利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2.9个月,安慰剂组为5.5个月,氟唑帕利使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风险显著下降了75%(HR=0.25)。
亚组分析的森林图结果也表明,在所有亚组中,相比安慰剂组,氟唑帕利组PFS优势更为明显。而且,携带生殖系BRCA 1/2突变的患者(HR=0.14)和没有这种突变的患者(HR=0.46),接受氟唑帕利治疗的中位PFS都更长。
有BRCA 1/2突变和无突变(A、B)两个亚组的无进展生存曲线
安全性方面,氟唑帕利组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贫血(25.1%)、血小板计数减少(16.8%)、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2.6%)、白细胞计数减少(10.8%),大多数不良反应均可以通过对症支持治疗或者剂量调整缓解,只有一名患者(0.6%)因治疗相关毒性(同时出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而停止使用氟唑帕利。
此外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也表明,患者并没有因为使用氟唑帕利而降低生活质量,各种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贫血等)的发生率,也与其他几种PARP抑制剂报道的相似[4,5,6]。
总之,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铂敏感的复发性卵巢癌,无论是否有BRCA 1/2突变,相比安慰剂,氟唑帕利的维持治疗都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PFS,且安全性和耐受性可接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的OS数据还不成熟,目前尚不能明确接受氟唑帕利治疗的患者观察到的PFS改善是否能转化为直接的生存期延长,期待更长时间随访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