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奋斗者 正青春丨马瑜婷:与肿瘤一战到底
  • 奋斗者 正青春丨马瑜婷:与肿瘤一战到底

    如果把肿瘤患者的身体比做一个战场,癌细胞是狡猾的“敌人”,那免疫系统就是“防御部队”,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在不断寻找协助免疫系统抗击肿瘤的新“武器”。江苏新闻广播“奋斗者 正青春”专栏,今天(5月26日)让我们一起走近医学领域的青年科学家马瑜婷。

    在高考之前的一个月,爷爷因为血液肿瘤突然去世,在读硕士期间,外公也诊断出肝癌备受折磨。至亲因肿瘤离世触发了马瑜婷对肿瘤的思考:如果能够早一些发现和治疗,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除了让患者倍感痛苦却效果有限的化疗、放疗,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法?

    “免疫系统是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防线,如果维护好免疫屏障很多感染性疾病就不会发生,如果能重建免疫平衡,肿瘤和自身免疫病就不会继续进展。”无框眼镜、声线柔和,眼前这位温婉的“小姐姐”,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更是专注于肿瘤免疫学研究的硬核科学家。

    1984年出生的马瑜婷从学生时代就对生物学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家人的支持下一路与免疫学结缘。在法国求学、工作期间,导师革命性地提出“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概念,对马瑜婷的科研求学之路影响深远。马瑜婷回忆,免疫学为自己打开了一扇完全不一样的大门,在进入课题组以后,导师为她提供的不仅是科研条件,还有对科学领域深入的观点和治学做人的态度,这些都令她受益匪浅。

    2015年,马瑜婷婉拒了国外多所科研机构的邀请,加入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在这里她继续钻研,系统性地以放化疗为模型,从“应激与免疫调控”的视角切入,研究细胞应激对肿瘤免疫应答的调控。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金冠群说:“马老师基本上每天有将近12个小时都在实验室。”

    虽然最终可以用于论文发表的数据可能不到全部实验结果的十分之一,但每一次失败都带来新的思考。“在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其实没有死胡同,当一扇门被关上的时候,可能会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勤于思索,勇于尝试,最终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面对困难,马瑜婷从不退缩半步。

    她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医学》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除了传统的大剂量放化疗,她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思路: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可以激活抗肿瘤免疫应答,最终通过自身的免疫应答来清除肿瘤,这也为新型抗癌药物的研发带来了启示。

    马瑜婷介绍:“现有的许多肿瘤免疫疗法大多是基于国外科学家发现的原创靶点,进而开发出的药物或细胞疗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的强身之基和进步之魂,现在国家特别支持源头创新鼓励发现原创靶点、机理和药物分子,这也是我们团队努力实现的目标。”

    除了细胞应激,马瑜婷团队经过反复实验,找到了压力应激抑制肿瘤治疗效果的“帮凶”――糖皮质激素。与此同时,她的团队还发现了与压力应激、肿瘤患者预后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这项研究填补了国际上的一项认知空白,为临床肿瘤治疗中关注患者精神障碍及调节、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带来了重要启示。

    截至目前,马瑜婷已在《科学》等国际高水平杂志发表肿瘤免疫领域的论文50多篇,SCI总他引超过6900次。如此耀眼的论文数据,在马瑜婷看来,只是科研工作万里之行的第一步,她也同步在进行转化工作,目前,已获批美国专利一项,并与国内外上市药企达成多项联合研发协议,与国内多家医院的临床合作研究也在进行中。

    “我非常感恩与科学研究的美丽相遇,我觉得科研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够真正定下心来十年磨一剑,做出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成果。”说起对未来的展望,马瑜婷依旧云淡风轻,虽然目前谈“攻克癌症”还为时尚早,但是她和团队已经真切地看到了希望。也许就在不远的某一天,这位青年科学家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能够真正地造福肿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