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今天铜像落成的他,1977年就获得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奖励
  • 今天铜像落成的他,1977年就获得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奖励

    皮肤科郑捷教授作开场致辞,他表示,朱仲刚教授有着高超的医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职业性皮肤病专家,朱仲刚教授的职业方向瞄准“让工农兵大众最痛苦的疾病”,他的第一个课题——“沥青毒性比较”,于1954年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朱仲刚教授也有着高贵的品格,他对科室工作和年轻人成长密切关注,每次和他交流他都会留我们多坐一会儿、多讲一点科室的发展。他教导我们,作为医者要不断成长,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宁光院长在讲话中指出,朱仲刚教授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解决临床问题,解决社会需要,1954年获得国家卫生部奖励,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慈医院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977年获得“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奖励,他做的就是最好的转化医学。我们从他和那一代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点滴中的伟大。瑞金要发展,也要传承,我们从终身教授身上看到的一个共性就是,在临床实践和社会需求中寻找问题并解决,而不是为了写论文而做科研。皮肤科今天的仪式是皮肤科文化传承的体现,我们每个瑞金人都应该记住老师们的教导,从他们的成就、品行、医术和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事中体会榜样的作用。

    皮肤性病学专家乐嘉豫教授分享了朱仲刚教授对自己的指导和关爱,他表示:“我学生时期曾在广慈化验室实习,和瑞金很有缘。后来,皮肤病学两位泰斗朱仲刚教授和杨国亮教授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做指导专家,他们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1969年时,杨教授带队到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巡回医疗三个月,我有幸和他一组,建立了深厚情谊。朱教授也曾生动地为我讲解过先天梅毒的临床表现,也在我进行‘波氏快速试验法’研制中给予悉心指导,两位前辈对我的关心、关爱让我终身难忘。”

    俞郁萍副书记表示,朱仲刚教授行医治学的风范让人敬仰,他对学生的培养、对病人的关心关爱值得年轻人学习,皮肤科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的优良传统,必将在青年一代身上传承发扬。

    朱仲刚教授铜像是由著名雕塑家王志强创作完成的,他分享了自己创作时的故事:由于没有朱教授侧面的照片,所以请来他的亲属,一点点沟通,修改铜像的侧面轮廓,最终顺利完成。朱仲刚教授是医学大家,为他塑像是一份荣幸。

    在自由发言环节,院外专家朱光斗、王侠生、夏宝凤和皮肤科前辈罗邦国(线上)、骆国阮、吴庆贞、卞宗沛、钱慕兰、冯信忠、王耀祖、徐慧珍、翁嘉薇等分别发言,他们分享了自己与朱仲刚教授共事时的很多回忆和故事。在他们心中,朱仲刚教授是一个不与人争、人缘极好的人,他对皮肤病学的贡献值得敬仰和学习,他的人格魅力也感染了很多同事和后辈,值得我们永远地纪念。

    朱仲刚教授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在职业性皮肤病防治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至今仍是国内公认的、首屈一指的职业性皮肤病专家,中国现代皮肤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1945年对我国苏北地区雅司病进行研究,对遏制当年该病的蔓延作出了努力。50年代,将与工农大众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性皮肤病作为自己科研的主攻方向,为炼焦、电镀、印染、筑路、制药、稻农诸行业的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制成20多种防护油膏及工业洗手剂,使一大批工人、农民从中获益。之后的30余年,又对橡胶、塑料、钢铁、石棉、制药、纺织、香料、染料等工业系统的职业性皮肤病作了大量调查,提出防治措施。70年代,周恩来总理指示卫生部解决演员为演出而化妆面部后造成的病痛,卫生部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朱仲刚教授。

    他研究的第一个职业性皮肤病是沥青皮炎,通过动物实验比较了三种沥青对于皮肤的毒性反应,制定了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1954年获得国家卫生部奖励,是新中国成立后广慈医院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根据上海近郊的多个大队调查稻田皮炎的发病情况,研发了一种防护油可以防止水渗入皮肤,1977年获得“全国第一届科技大会”奖励。针对农民流传的“鸭怪”病,凡是到有鸭的池塘里干活,上岸后皮肤就会出现风团、丘疹而且奇痒无比,朱仲刚发现主要是鸭子的大便引发的“尾蚴性皮炎”,采取防护措施就可以避免。1960年饥荒时期上海近郊的农民常吃野生植物来填饱肚子,可是食用并在日晒后面部浮肿、瘀斑伴疼痛,农民们非常害怕这种病称之为“大头瘟”,通过调查发现是“紫云英”作祟,它是一种光感性植物,于是教农民如何识别这类植物并指导他们不宜大量食用或食用后应避免日晒。1973年,周恩来指示卫生部解决演员化妆后面部造成的病痛,卫生部将这一任务交给了朱仲刚,他研制了隔离霜来解决这一难题,1983年分别获得国家卫生部、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0年在对橡胶工业职业病的调查后,完成“工业防护霜”的研究,在1979年基础上加以改进,降低有机硅含量,从原先20%降至5%,对防水防油均有良好效果。1987年完成了卫生部指定任务“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国家标准)”之制定。在职业性皮肤病防治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还有罗邦国、卞宗沛、张传钧和他文革后的硕士研究生冯信忠、王耀祖、杨瑞曦等。他在银屑病的治疗与病因研究、过敏性疾病、感染性皮肤病及结缔组织病的诊断与治疗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

    朱仲刚教授长期兼任医学院医学系一部皮肤病学教研室主任,培养了数十届医学生。1966年前,他还受卫生部委托,连续举办了7期全国“职业性皮肤病防治学习班”,使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皮肤科医师受到培训;80年代初,又受上海市卫生局委托举办了12期“上海市皮肤科医师进修班”,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皮肤病学人才。

    50年代翻译《职业性皮肤病》,1978年出版《皮肤病诊疗常规》。1983年被法国、意大利皮肤性病学会聘为海外会员。1993 年被评为上海市宗教系统先进工作者。1995年被中华医学会评为“对医学科学及学会发展建设有突出贡献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