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冷的寒冬都会过去,春天的阳光就要到来
闪现着浙一人踔厉奋发
跳动着浙一人攻坚克难
这一年,是浙大一院慎终如始地抓好疫情防控、“平战结合”严防严控新冠肺炎疫情之年。虽然疫情阴霾尚未完全散去,但只要是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就有“浙一人”舍身忘我、披星戴月的足迹,国有召,召必战,战必胜!
最近,我们一连收到了多封来自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和地方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感谢信,感谢浙大一院在2021年全国抗疫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贡献。
这一年,我们不仅牢牢守住杭州大本营,抗疫英雄们的足迹还遍布新疆、福建、甘肃、河南……(点击阅读)他们闻令而动、星夜出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大爱赴使命,用仁心护众生,一次次圆满地完成了疫情防控艰巨任务,牢牢筑起抗击疫情的生命防线。(点击阅读)。我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更矢志不渝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全力以赴建设国家医学中心。
现在是除夕,仍有多位白衣战士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让我们衷心地说一句:感谢你们!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双减”是这一年最牵动学生和家长的热词了,这一年,浙大一院也不断“双减”——门诊、住院人均医疗费连续三年持续大幅下降,平均住院日、术前待床日更是比2020年分别下降10.42%、19.88%!
两个“双减”的背后,是浙大一院守住、用好老百姓的“保命钱”、“救命钱”的良苦用心,是我们始终牢记公立医院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使命担当。作为“国家队”医院,我们用心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实际困难。
这一年,30岁的金华女子求医无数,她高烧、呕吐,后来双肺变白、甚至上了ECMO!徘徊在生死一线的她,一直被怀疑为肺部严重感染,但感染源却像个“盲盒”拆不出来。最终,这个“盲盒”被浙大一院的专家拆开——肺部的白色阴影并非感染,而是大量沉积的钙离子,这位90后美女因甲状旁腺腺瘤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此前种种表现是甲旁亢危象(点击阅读)。这种罕见病在全世界的文献报道中也仅有几例。
杭州一男子3年前在体检中发现了尿液有蛋白漏出,一直以为是普通的肾炎,但吃了很多治疗肾炎的药就是不见好,专家“抽丝剥茧”最终从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中找到了答案(点击阅读)。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 在浙大一院,再难拆的“盲盒”都能遇上对的专家,2021年度,我们共计开展MDT7358例次,其中门诊MDT1772次,着力提升学科影响力、着力提升重大疾病诊疗水平、着力提升患者满意度(点击阅读)。我们以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负责的态度,陪您一同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咸,“看好别人看不好的疾病、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我们的矢志追求。
“您好,请躺下”这句话,可能是在浙大一院预约了B超、CT、磁共振等检查项目的患者最期待听到的话语,他们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躺平”。
这一年,为了让患者能尽快得到“躺平”的机会,浙大一院梳理流程、升级信息化、加派人力,将预约时间压缩再压缩(点击阅读),同时还引入更多的“躺平神器”——浙江省公立医院首台PET/MR(点击阅读)、最新PET/CT等(点击阅读),让患者“躺平”一次,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身体信息。
这一年,我们持续推动内涵发展,不断向着卓越迈进,在业内各大权威排行榜中牢牢稳居全国前列、浙江第一,以优质医疗技术服务患者,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就像很多患者流传的那句话:“你可以永远相信浙一,YYDS!”
此次获批基础科学中心,实现了三个突破:这是浙江省医学领域的首个基础科学中心;浙大一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获批经费首次超1亿元;实现医学部基础科学中心、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点项目、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重大研究计划等各类别的全覆盖。三大突破均是浙江省医疗系统的唯一。
这一年,国家开放了“三胎”政策,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没有孩子的会被问“什么时候要孩子”,有了孩子的会被问“什么时候生二胎”,有了二胎的也别想跑——因为你会被问何时生三胎。
每次生育都可能是一次“渡劫”:33岁的富阳二胎宝妈孕期遭遇绒癌爬进大脑,专家团队不仅顺利接生宝宝还击退“癌魔”(点击阅读);来自安徽黄山的30岁宝妈在浙大一院的一台手术中,既平安生下了二胎、还同时顺利切除了心脏内乒乓球大小的的肿瘤……(点击阅读)
诚然,从医学角度讲,三胎可能会面临更多的优生优育问题。但我们的妇产科、儿科、生殖医学中心乃至全院上下将竭尽全力为孕产妇和宝宝安全保驾护航!
这一年,在浙大一院这个充满人间万象的小空间里,有无数个令人“破防”的瞬间。“破防”的背后,是情到浓时的自然共鸣,更是发自肺腑的深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