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患节假日消化不良综合症的病人比平时多几倍;因酒精中毒甚至胃出血的事件屡屡发生,连医院的医生都忙不过来。
的第三个春节,就地过年或回到家乡的人们,有必要科学饮食,多多运动,让肠胃也过个好节。
春节期间饮食档次越来越高,吃喝也越来越讲究。诸多讲究中,第一要务莫过于合理饮食,不要给肠胃找麻烦。这几个要点,为您的春节健康保驾护航。
首先要控制食量。食量过大,肠胃过胀,易引发早饱、嗳气等不良症;顿顿鸡鸭鱼肉,肠胃消化不了,极易引起腹胀。所以,春节期间拜年、串门时,用餐一定要节制,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感觉不到饿,但也可再吃一些)。
其次,让肠胃有一个健康的工作节奏,肠胃很尽职,我们睡觉后,它们还在消化、吸收食物,并参与其它器官功能的调节。因此饭菜定量,肠胃工作井然有序,自然不易生病。
春节期间,瓜果、点心、糖等美食应接不暇。有的人正餐已经九分饱,还在席后吃瓜果、点心;有的人聊天时不停地吃瓜果等零食,正餐反倒成了应付;有的人习惯口袋或包里放些零食,一有空就吃吃……这些都不是可取之道。
春节走亲访友时,一定要吃好正餐,保证每天都保持好的“胃口”。所谓胃口,是指胃的消化能力,从生理学角度讲,胃就像搅拌机一样,把各种食物磨成食靡状态,再传输到肠道,以便吸收。这个过程就是食物的初步消化。
胃消化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个人的饮食欲望。
胃口好,消化能力就强,吃饭倍儿香;反之亦然。吃太多零食不仅会影响胃口,而且糖和坚果的能量密度高,摄入过多易长胖,堪称“每逢佳节胖三斤”的罪魁祸手之一。
从生物进化论来看,相对零食来说,肠胃更易消化正餐的饭菜,胃的负担要更轻一些。
多油、多肉、多辛辣是春节期间餐桌菜品的主要特色,也是损伤肠胃的主要原因。肠胃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好,它们喜欢清淡的食物。
胃腔和大、小肠道的内面都有一层皱襞一样的黏膜,既是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也有助于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吸收。
辛辣或多油食品会对这层黏膜产生机械性物理刺激或损伤,从而影响机体免疫,或减缓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引发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此外,肠道主要通过菌群来分解食物,一个人的肠道里正常菌群超过400种。主要分为有益菌、中性菌和致病菌三种,有益菌愈多,人体越健康;反之亦然。
致病菌所占比例超过50%后,肠壁的免疫力下降,肠道杀菌能力变弱,从而引发口臭、消化不良、肥胖症、腹泻便秘等病症。
致病菌很大程度来源于不合理的饮食搭配或食用生、冷食物。这是春节期间要注意饮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宴席上吃了过多荤菜后,可适当吃些黑木耳、海带等高纤维食物,以增加肠道的蠕动,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加快荤菜消化速度。
关于春节期间喝酒伤胃伤身的问题,报道很多,道理也人尽皆知,在此不再赘述。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为了身体健康,尽量不饮酒,绝不可酗酒。
春节期间国人除了紧扣大吃大喝这一主旋律外,最喜欢的莫过于整日坐在牌桌前(主要是打麻将),通宵娱乐。
爱尔兰科克大学的学者近年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肠道里有益菌的数量,促进肠道正常蠕动,帮助肠道排毒。另一方面,假期时吃得多动得少,很易出现营养过剩,引起肠胃消化不良,严重者还会引发胆囊炎、胆结石等。
而熬夜对肠胃损伤极大。肠胃里大多是黏膜组织的结构,黏膜上的细胞两三天就会再生一次,再生通常在人体夜间休息时进行。熬夜时细胞承担多重工作,忙不过来,影响再生。
所以,建议大家春节期间饭后多走动,坐着打牌一两小时后站起来走走。尽量不要通宵打牌或娱乐,即使偶尔为之,也要次日好好补觉,切忌黑着眼圈继续“战斗”。
科学吃喝玩乐,是平安过年第一要务。虎年春节之际,希望大家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管好嘴,多跑腿,保胃护肠,过一个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幸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