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是由“病”和“人”组成,只有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诊疗经验,才能更加懂得人文关怀,更好地去了解和理解病人,从看“人的病”,变成看“病的人”。
杭州市一医院集团瓶窑院区(余杭三院)中医内科医生阎骏就是这样一位看“病的人”的医生。
两年前,小郑(化名)因为反复口腔溃疡,手部、足部的红肿热痛到某三甲医院就诊,医生考虑小郑为类风湿关节炎,建议他使用一种自费药物,每月需自付5000余元。
这两年,小郑已经花费近12万元。更糟糕的是,药物无法根治病症,每次仅在用药时有效,一旦停药,症状就会复发。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无法痊愈的疾病一度让而立之年的小郑对未来失去信心。
在朋友的介绍下,小郑来到阎骏副主任中医师的门诊就诊。阎骏看到情绪低落的小郑,了解了小郑的病史和经济压力后,对小郑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恢复治疗的信心。根据小郑的病史、体征以及舌苔、脉象,阎骏考虑他为湿热蕴结所致的湿热痹证,以白虎汤合甘草泻心汤加味对其进行治疗。
服药初期,小郑的病情就得到了明显缓解。调理几周后,小郑以往每月会发作2次的口腔溃疡仅发生了1次,每月都会发作数次的手足关节肿痛则再未发生。除此之外,他现在每月承担的费用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中午十一点多,余杭三院放射科候诊厅依旧有很多患者。监控拍下了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走到一位正在等候的大伯旁边,轻声询问着什么。画面里的医生正是阎骏。
这天是阎骏的专家门诊,吴大伯今年89岁,因咳嗽多日独自来院就诊。阎骏接诊后,仔细查体并为大伯开了血常规和CT检查。接诊完上午的患者后,阎骏发现大伯还没有回来复诊,想起大伯拄着拐杖行动不便,有些放心不下,便去找大伯。
大伯正在放射科等待,阎骏陪同他完成CT检查。CT报告显示,大伯感染指标明显增高,阎骏建议他住院治疗,并为他开具入院单和核酸检测单。
此时已到了午休时间,阎骏告诉大伯可以等午休结束后再做核酸。大伯回家太折腾,本想简单买个面包作为午饭,但阎骏表示这样不营养,去食堂为大伯打了一份盒饭。阎骏说:“希望老先生明天来住院的时候有家人陪着呀。”
阎骏曾是余杭三院党委书记,退居二线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诊疗和带教工作。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能见到阎骏在分院坐诊的身影,从事中医事业三十多年的他拥有大批“粉丝”。
每周二上午是阎骏去径山分院坐诊的时间,很多老患者都会提前等着。吴大姐今年55岁,因为睡眠障碍前来就诊,阎骏通过望闻问切,对她进行整体的辨证施治。“两副药吃完,感觉入睡快了,暴躁焦虑的情绪也好了很多,很迫切地想见到阎医生,继续治疗。”吴大姐说。
陈凯莉是阎骏在径山分院的带教徒弟。“阎老师是资历非常深的专家,但他却很平易近人。用药的时候他会向我解释,这是出自哪篇经方。跟师学习让我在看病思路和用药方式上都受益匪浅。”
除了工作上的悉心教导,在知道陈凯莉喜欢摄影后,阎骏还送了她一本关于摄影技巧的影集。影集上,阎骏写下“医学实践应融科学与人文为一体”的赠言。
这是阎骏对后辈的叮嘱,“小医生治病,大医生治人”更是他的真实写照。医学承载着生命的责任与使命,严肃和谨慎是职业使然,人文关怀是白衣之下的温暖与真心。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