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魔音穿脑?是因为你长“耳虫”了
  • 魔音穿脑?是因为你长“耳虫”了

    “求求你别再唱了!”

    “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刚刚过去的4月,有太多人都被这句歌词深深困扰,以至于我一看到相关表情包,就想捂住耳朵:求求你别再唱了!赶紧过气吧你!

    十年前,“魔音穿脑”的神曲还没有这么多,在我印象里,《江南STYLE》是第一首对我耳朵和心灵进行了严重摧残的神曲。然而,随着网络歌曲、抖音神曲逐渐侵入乐坛,越来越多的旋律在我们耳边像蚊子一样“嗡嗡嗡”地响个不停。

    各大广告公司也抓住了“抖音法则”:歌词简单、旋律上头、时长在15秒左右,再加以无限循环,就能让品牌LOGO伴你入梦。就比如“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够打入全国网友的脑壳里,多少都离不开“你爱我啊,我爱你”的魔性歌词。

    有趣的是,“魔音穿脑”却不能只怪音乐自身,其实,我们大脑里的“耳虫”(EARWORM),也是加剧我们被洗脑的罪魁祸首。

    研究表明,99%的人都会遭遇耳虫的侵袭,甚至有92%的人,每周就要被耳虫拜访一次。

    动画片里,海绵宝宝就曾被一条绿色的“耳虫”支配,所以整个人像疯了一般,反复唱着同一段旋律,根本停不下来。

    但现实中,耳虫并不是一条真的虫子,而是一个文学性的比喻,它的学名为“不自主的音乐联想”。耳虫的长度通常为15~30秒,这也正是短视频平台的播放时长。

    海绵宝宝就曾被一条绿色的“耳虫”支配。/动画片截图

    在心理学上,耳虫属于感觉后像(AFTERIMAGE),当我们的感受器官受到刺激之后,之前的感觉不会立马消失,而会停留一段时间。比如,我们睡觉前关灯以后,视觉里似乎仍有一丝光亮。而耳虫,是一种听觉层面的感觉后像。

    研究者指出,耳虫现象涉及我们大脑的听觉皮质、情绪和记忆。这不仅与音乐的特性有关,也跟人的情绪 、性格以及我们大脑的“脑回路”相关。

    一个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一首伤心的情歌就会成为他的耳虫;一个有强迫症且神经质的人,也比不那么敏感的人更容易被耳虫骚扰。研究显示,大部分的音乐从业者都会长期经历“耳虫”的困扰,正是这种对旋律无法抑制的“复读机制”,才会对音乐产生更强的记忆力。

    据说,莫扎特就是因为常年被各种“耳虫”缠身,于是在暴躁中将脑海里中的旋律记录下来。

    耳虫,是一种听觉层面的感觉后像。

    另外一项报告指出,不断被耳虫骚扰的人群,他们在睡眠时,大脑里的前额叶与左颞叶区域会有更多的慢波振荡,而慢波振荡就是帮助我们在夜晚“巩固记忆”的大脑神经活动。

    所以说,“耳虫侵扰”就是大脑要把一段记忆放进皮层网络中,并试图把它“封印”到长期记忆里。麻烦的是,耳虫“多”的人,也意味着睡眠质量更加不好。

    海绵宝宝里提出了一种方案:用一段新的旋律,“碾压”之前把你逼疯的那个声音。但这个方法的代价是,如果消除得不彻底,两种音乐可能会不断在你脑袋里反复横跳,最终你还是要大喊救命。

    海绵宝宝里提出了一种方案:用一段新的旋律去“碾压”之前把你逼疯的那个声音。/动画截图

    英国雷丁大学首席研究员PHILIP BEAMAN的一项研究表显示,“大脑中涉及听力、记忆和想象曲调的部分,不仅包括听觉皮层,还包括与语言生成相关的区域”。

    通俗来说,耳虫和我们的嘴巴是相“连通”的――当我们被魔音洗脑的时候,我们的发声器官嘴巴往往处在一种闲暇状态。

    如果让我们的嘴巴“有事可做”,大脑就无暇循环播放脑海里的神曲了。所以说,下次要被魔音洗脑,赶紧把口香糖咀嚼起来!

    KNOWYOURSELF |一闭上眼就响起洗脑神曲?“魔音绕脑”原来是“耳虫”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