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12年,羊胎素曾因两位知名演员的“无心对话”走红网络,使羊胎素抗衰美容一度成为热点话题。时隔10年,羊胎素仍伴随老梗不时霸占网络热搜榜。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花费几十万元远赴瑞士接受羊胎素疗法,国内市场也充斥着各类以羊胎素命名的保健品。那么羊胎素是什么?它是否有抗衰功效?我国为何禁止羊胎素?
确切地说,羊胎素疗法是一种“活细胞疗法”,本质上属于异种移植。1931年,瑞士医生保罗・尼翰(PAUL NIEHANS)首次从小羊胚胎中提取到羊胎素,通过将其注射到一名甲状旁腺受损的临危患者体内,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这便是“羊胚胎素细胞活化疗法”的最初起源。由此,尼翰教授创立的尼翰疗法被广为人知,开始从瑞士风靡至全球(图1),一度被世人誉称为“活细胞之父”、“羊胚胎素细胞活化治疗的创始人”。罗马教皇授封尼翰教授为梵蒂冈科学院院士。
羊胎素是如何提炼出来的呢?提纯羊胎素需从妊娠1至3个月的小羊胚胎、胎盘中分离出不同类型不同功效的活性细胞,如胸腺细胞、胎盘细胞。然后采用冻干技术保持细胞的活性。羊胎素提取对技术手段与保存工艺要求极高,因此世界上真正持有羊胎素注射正式许可的国家仅有瑞士。
羊胎素蛋白质含量在80%以上,脂肪含量小于10%,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脑磷脂、脂多糖、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羊胎素注射最初起源于瑞士的私人诊所,号称能够提高免疫、抗衰老,再加上价格不菲的费用,一度成为明星及富人们争相追捧的美容秘方(图2)。
在医美的宣传下,羊胎素的驻颜“泡沫”被越吹越大,但其实在学界尚无研究结果支持其抗衰功效。关于羊胎素是否抗老,国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过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是在细胞或动物体中进行。
在国外,大多数关于羊胎素的研究仅仅涉及最基础的生理作用和药理作用,并且大部分实验只是在羊身上进行的。国外的文献对于羊胎素功能性的记载少之又少。相比国外研究,国内对于羊胎素功能性的研究方向更为宽广,商家的宣传也正是来自对国内研究结果的夸大。
对于人们最关心的延缓衰老功效,仅有的数据支持主要来自于一项有关果蝇和大鼠的实验。在果蝇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吃含羊胎素饲料的果蝇平均寿命和最长寿命,比对照组有所提高。在大鼠实验中,每天被血液灌注一定量羊胎素的大鼠,60天后血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一种抗氧化剂)有所上升。实验结论表明,羊胎素可能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1]。
但是人体衰老机制非常复杂,仅靠个别分子的含量提升就推导出抗衰功效,着实不妥。人类和动物的生理机制也存在差异,动物实验有效不等于人体有效。
1986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神经病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病例报告,一位60岁的德国妇女在经过3天9针剂的注射后,于一周后出现感冒、头疼和轻度偏瘫的症状,随后陷入重度昏迷并在两周后死亡。论文第一作者、德国美因茨大学神经病理学教授汉斯・戈倍尔指出,尸检显示该女子的死因是激素治疗引起的血管炎症,虽然不能完全证实,但临床病理学研究提示,患者死于活细胞疗法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2]。
早在2000年瑞士就开始禁止使用羊胎素,因为这一疗法可能导致过敏、注射处脓肿、血液感染甚至动物病原体传染。2015年4月,瑞士在国内全面叫停羊胎素抗衰老疗法。对此,瑞士药物监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羊胎素疗法有任何抗衰老作用,且该疗法可产生显著的健康风险。羊胎素疗法这一流传了大半个世纪的驻颜神话在某种意义上就此破灭[3]。
基于安全性考虑,我国医疗监管机构从未批准羊胎素进入中国市场。2008年8月,国家卫健委就已经在《卫生部关于羊胎盘不得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的批复》(卫监督函〔2008〕322号)中明确表示,羊胎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在我国缺乏广泛食用历史和食用安全证明,不能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
综上,不仅没有证据支持羊胎素的抗衰功效,而且使用羊胎素还存在一定风险。羊、人不同源,人体对很多羊携带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不具备抗体,一旦出现过敏、组织排异等情况,会产生较大健康风险。甚至一旦出现问题被紧急送医后,医生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判断问题的来源究竟是人还是羊,导致其无法准确、及时施救。
每个年龄段的皮肤抗衰需求都不同,而且根据个人皮肤的状况,适合的医美项目也不尽相同。医美抗衰不是单一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一个根据从深层到表层衰老演变的综合性治疗过程。大众应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切忌盲目跟风。
[1]刘敏,陈天嘉,任定成.科学传播的科学依据和历史依据――食用胎盘和注射羊胎素的个案研究[J].科普研究,2016,11(05):48-53+99.DOI:10.19293/J.CNKI.1673-8357.2016.0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