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国家卫健委正式印发《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新版手册的亮点之一,是对基药采购配备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增订,在原有的基药采购金额占比的基础上,将基药采购品种数占比、门诊患者基药处方使用占比和住院患者基药使用占比3项增设为新的考核标准,指标导向均为“逐步提高”。
基本药物目录,意味着“必需”。不过,让不少患者感到困惑的是,有些基本药物目录清单上的药品并不好买。
“利妥昔单抗县里的医院开不到,只有上到市里的医院才能用上。”5月31日,广西陆川县的林帆(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利妥昔单抗是抗淋巴瘤的靶向药物,于2018年被收录于我国基本药物目录。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历来有‘国考’之称,考核操作手册可以将之称作‘考前须知’。事实上,此前历年的公立医院考核中均有意识地强调基药配比的重要性,但并未进一步细化相关的要求。”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史录文教授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提到。
201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986”政策,要求逐步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 90%、80%、60%,推动各级医疗机构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X”为非基本药物)用药模式。
但基层医疗机构的常用药配备情况仍不容乐观。202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张小娟对基层降压药及降糖药的配备与可获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降压、降糖基本药物配备率和可获得性不足,且城乡之间有差异;可获得率较好的降压和降糖基本药物分别仅占33.3%和25%。以二甲双胍为例,它是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率最高的糖尿病治疗基本药物,但仍有5%左右的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获得该药。
基药品种及使用的占比首次列入考核,后续需跟进配套措施
“此次在二级公立医院的考核指标中,首次明确将基药采购的品种数以及使用的占比列入考核要点及细化相关的计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史录文告诉记者,考虑到二级医院面向基层和农村,处于医疗第一线,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较大比重,医院绩效考核这一指挥棒落地之后,不仅能倒逼医疗机构自觉增加基本药物的种类采购和使用,还能极大地促进我国基本药物的覆盖率,让患者不必为了看病绕弯路,也能更好地满足分级诊疗需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长期跟踪医改的药学专家向记者指出,基本药物制度链条长、环节多,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重,不能指望单一的政策会产生可持续的、普惠的影响,在细化各级公立医院考核指标的基础上,还需要跟进多种配套措施,“比如,要让医生和患者愿意用基药,应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覆盖抽检,加强生产环节监督检查等措施,提高基药质量安全,同时通过集采、医保谈判等方式,让基药成为真正价廉质优的基本药品。”
史录文也强调,基本药物是一个制度,这意味着它的完善是个体系性的工程。
“保供应是重中之重先需要强大且稳定的产业支持,把提早防范作为解决短缺苗头问题的重要措施,为患者提供持续生产供应的基本药物;其次,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用药指导、合理用药体系;最后,基本药物必须保证患者买得起、用得上,基本药物保障政策协同推进是落地的关键。”史录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