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小朋友咽不下去的!
硬币、电池、铁钉、磁力珠等等,这些东西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物件,但是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致命杀手!
5 小时前患儿于玩耍时误吞磁力珠(巴克球)8 枚,误吞后无恶心、呕吐,无呼吸困难,无发热,3 小时前就诊我院急诊,以「消化道内异物」收住我科。发病后患儿精神可,大便未排,小便正常。
接下来,患儿需要做什么检查呢?是继续观察自行排出?还是内镜下取出?又或是剖腹探查取出呢?
1、急诊内镜:适用于滞留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内的多枚磁性异物或磁性异物合并金属,建议行急诊内镜处理。
原则上 2 H 内,最迟 6 H 内进行内镜手术。但需注意:胃镜探查不能取出或不能完全取出,且患者无临床症状,多枚磁性异物不断移行时,建议密切观察。
3、外科手术:若多枚磁性异物持续停留在同一位置或出现临床症状;若内镜探查发现已经出现胃肠道穿孔时,建议外科手术处理。
4、自行排出:适用于误吞小型单枚磁珠,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需要临床观察和门诊随访,直至自行排出。
但需注意:确保在磁性异物排出消化道之前不发生再次误吞,且需远离所有磁性或金属材料(包括衣物上的金属纽扣、配饰等)。同时,持续密切观察粪便中是否排出异物。
该患儿入院后胸腹部平片如下图,磁力珠的位置在腰 1~腰 2 的位置,位置较高,且在脊柱左侧。因此,判定磁力珠在胃或十二指肠可能性很大。
2、判断消化道穿孔:患儿自吞下磁力珠后,无呕吐、腹痛等症状。查体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入院后血常规、CRP 等炎症指标均正常,且胸腹部立位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综上,暂无消化道穿孔征象。
3、确定治疗方案:磁力珠在胃或十二指肠的部位可能性很大,且暂无消化道穿孔征象。因此,符合急诊内镜取出指征。因而,拟行电子胃镜下异物取出术。
5、胃镜下所见:进镜至十二指肠降部可见成串磁力珠,周围未见明显嵌顿及穿孔征象,用一次性异物钳磁力吸引异物,顺利取出磁力珠,为 8 颗磁珠,再次进镜,十二指肠降部黏膜光滑无异常(如下图)。
最终镜下诊断:十二指肠内异物(磁力珠)。因内镜下取出及时,避免了外科手术。
磁力珠(巴克球)是一种新兴玩具,因其大小和光滑的外表,使得儿童在玩耍时很容易误吞。儿童在玩耍时很容易误吞多枚磁力珠,误吞后可对消化道造成不同程度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消化道多处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通常单个磁力珠较少导致胃肠道并发症,而超过一个或不同时摄入多个或同时摄入其他金属异物,则磁体之间产生的吸引力会压迫相隔的胃壁、肠管壁或者其他组织。
1、询问病史:6 岁以下儿童病史采集困难,且磁力珠体积小、可塑性大,不易嵌顿于食管,多以腹痛和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延误治疗。
此外,还要询问最后进食种类、进食量和进食时间,若需要内镜或外科手术处理,有利于计算禁食时间。因此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要仔细询问病史。
3、胸腹部 X 线正侧位片:不仅可以诊断消化道磁力珠异物,还可以动态观察磁力珠异物的位置变化,但应注意:膈下无游离气体征象不等于消化道无穿孔。
4、确定治疗方案: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应根据摄入磁力珠的时间和数量、磁力珠在消化道内的位置、患者年龄、症状及体征、检查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参考前文)。
家长应提高看护意识,避免儿童接触此类危险物品,纠正儿童随便把杂物放入口中的不良习惯,从根源上杜绝消化道异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