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讯(记者 彭锡)夏去秋来,随着换季时节的到来,患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多了起来。近日,在“‘童’呼吸 共守护——2022婴幼儿下呼吸道疾病教育科普活动”中,专家提醒,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咽喉痛、流鼻涕等症状,家长要当心孩子是否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这种病毒近期多发,且传染性强、易引起重症、可能反复感染。
活动中,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秘书长张伶俐表示,肺炎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健康的头号杀手。肺炎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也是导致1岁以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毒因素,严重危害婴幼儿的健康。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不仅加重原有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也有可能引起反复哮喘,留下后遗症,给全球的儿童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疾病负担。
她强调,相比肺炎链球菌来说,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于大部分的家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并没有在全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认为,随着疫苗的广泛应用和有效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细菌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儿童的发病都下降了。“但是还有一些重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没有控制好,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全球每年有3310万5岁以下儿童RSV感染,其中约有10%的婴幼儿因此住院,导致近6万名5岁以下儿童因为RSV感染而死亡。这个病毒至今没有疫苗,也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对全球婴幼儿危害非常大。”
中国5岁以下儿童中,每年有258万左右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例,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婴幼儿。2009年至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了全国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监测数据。在5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中,RSV占比最高,达到28.1%。在儿童重症肺炎中,RSV的检出率高达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麻疹室主任张燕表示,RSV是可以感染全年龄阶段的一种呼吸道病毒,不仅仅感染婴幼儿,还有学龄期的儿童、青壮年和老年人,婴幼儿、老年人是高危人群。从全球国家分布来看,RSV感染发病最高的前5个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与尼日利亚。“我们国家急需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解决这些临床的需求,来减轻RSV疾病负担,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谢正德教授表示,现在RSV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特异的疫苗,单克隆抗体正处于研发阶段。常规的家庭的预防措施是多洗手。对婴幼儿来说,大人回家可能携带病毒,如果不洗手,跟小孩亲密接触,就可能把病毒传给小孩,所以家人要做好健康管理。“此外,如果家长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应远离婴儿,帮助宝宝减少与病毒的接触。”
曾玫表示,婴幼儿第一次感染RSV,严重的会引起缺氧发作,缺氧会损伤器官功能,甚至威胁孩子生命。RSV感染后还有可能继发严重的细菌感染,雪上加霜。“尤其是对有一些慢性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神经系统发育落后的小宝宝,他们往往发展成重症的风险最高。从家庭和社会负担、经济负担来看,RSV带来的危害都是很多的。”
目前,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医生总体治疗是综合性措施,以呼吸道的对症支持治疗、护理为主,如果合并细菌感染,需要及时给孩子使用抗菌药物,严重时需要呼吸机帮助孩子度过最危险的时期。
谢正德表示,RSV是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但是一直没有研发出疫苗。长效单克隆抗体目前研究进展是最快的。“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提出了人源单克隆抗体的愿景:一是要长效。比如我国RSV北方流行季主要是5个月,流行前打一针,这5个月管用了就很好。二是价格便宜,普通老百姓承担得起。”
张燕认为,如果RSV可以被预防,将会减少由于感染RSV带来的疾病负担、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那将会对RSV的防控,对我国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减少由于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就诊率、住院病例,甚至死亡病例,这样就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消耗;同时也能减少由于RSV感染引起的特定场所人群的暴发,包括新生儿护理中心、儿科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以及养老院、移植科、癌症中心等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