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岁的苏大爷因“反复咳嗽、呼吸困难”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慢阻肺。数据显示,全球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发病率高达9%-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最初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后期可能发展为肺气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叶寰介绍,该病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一旦有显著症状就医时,往往已经是中、重度时期,因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患者通常在秋冬季节开始出现咳嗽,春季天气转暖后症状逐渐好转,待到来年冬季又开始发病。
“时值慢阻肺高发季节,患者发病后往往会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胸闷、食欲减退等症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永昌表示,若慢阻肺患者气道的炎症持续存在,经由细菌、病毒、空气污染、冷空气刺激、心血管以及其他相关合并症等因素刺激,就可能导致呼吸道症状急剧恶化,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
叶寰称,慢阻肺的病因尚不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除遗传、慢性炎症外,与吸烟、空气污染、感染等也有一定相关性。有慢阻肺家族史的人群、儿童时期曾患过呼吸道疾病的人群、长期抽烟人群、特殊职业人群(如矿工、油漆工等)、经常用秸秆烧火做饭的人群等亦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
“秋冬季节,人们应该通过戒烟、保持呼吸道温暖湿润,避免呼吸道发生感染;适当锻炼,不过多暴露于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加强呼吸道的耐寒能力等手段进行慢阻肺的预防。”叶寰提醒。
叶寰表示,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一项重要手段,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慢阻肺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以便发现早期慢阻肺。
“慢阻肺尚无根治手段,临床上对早期慢阻肺患者通常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延缓慢阻肺的进展。随着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一部分病人可通过吸入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进行治疗。”叶寰表示,如果控制效果好,病情发展慢,患者从事一般的劳动,进行日常工作、生活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