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好多人都不把它当回事
接连接诊了好几个把反复腹痛不当回事的患者
52岁的刘哥是台州人,身材苗条、容貌英俊的他,看着要比同龄人年轻不少,年轻时辛勤工作带大了一双儿女,如今孩子成家立业,他也“功成身退”,在家养养花、带带小孙子,日子很是惬意。
要说不满意的,就是缠了他近20的反复腹痛。“具体我也记不清了,大概在我30岁出头的时候,有一次受凉感冒,肚子痛,当时去医院看了就是普通感冒,但好了后却落下了肚子痛的‘病根’了。”刘哥说。
这些年,他的“病根”每年都要发作好几次,发作时就感到一阵阵的肚子痛,而且好几天解不出“大号”,胃口也变得很差,来到当地医院检查,做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胃肠镜,都未发现严重问题,被诊断为“肠梗阻”,经过禁食、用药等,每次都能好起来。
时间一长,刘哥也就没放在心上了,还“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法:吃饭尽量只吃到七八分饱,不吃特别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每次腹痛时就好好休息、喝点粥或者饿几顿,实在顶不住了就去医院开点药。就这么一过就是20年。
2021年11月,刘哥的肠梗阻又一次发作,这一次不仅痛感比之前加强,而且从便秘变成了“拉黑便”,一连拉了好几次。刘哥吓坏了,连忙赶到台州市里的大医院进行了检查,在一系列的腹部CT、胶囊内镜检查之后,刘哥被发现小肠上有出血,当地医院考虑可能是小肠溃疡,建议再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刘哥便开车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
浙大一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刘小孙主任医师接诊了刘哥,根据刘哥的检查报告和病情表现,刘小孙主任考虑造成刘哥20年反复肠梗阻的原因出在小肠,但如果仅是溃疡,不太可能持续这么多年,便尽快将他收治住院进行进一步检查。
为了探查病因,胃肠外科专家团队为他安排了小肠镜检查。“我们平时所说的肠镜,检查的是大肠,是无法探查到小肠的情况。”刘哥的主管医生朱侃恺主治医师说。
消化内科李爱清主任医师专家团队对刘哥进行了小肠镜检查,由于小肠全长约4-6米,需要非常耐心专业地观察,才可能发现问题。在消化内科专家的火眼金睛下,刘哥这20年反复发作的肠梗阻元凶终于被抓住来了——重复肠畸形。
小肠是人体内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在刘哥回肠末端的位置,居然有一段长约30厘米的“双肠”。打个比喻,就相当于本来是一条车道,在这里分成了两条岔路,然后又合并成一条车道。食物经过岔路口时,便容易堵住,也就导致刘哥这些年反复发生肠梗阻,这里不断梗阻发生炎症,又不断刺激肠粘膜,造成了他这次的消化道出血,拉出黑便。
“重复肠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机制原因不明,以回肠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有些人可能一直没有症状,有些人会出现肠梗阻、溃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刘小孙主任医师说,“目前临床上解决重复肠畸形的方式只有手术。”
在胃肠外科主任于吉人主任医师的带领下,胃肠外科专家团队对刘哥的病情进行了讨论,虽然重复肠切除手术并不复杂,但考虑到刘哥20年来反复发生肠梗阻,相当于腹腔内一直不停在发生炎症,会造成比较严重的腹腔黏连,不排除发生更严重情况的可能。
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刘小孙主任医师、朱侃恺主治医师为刘哥进行了重复肠切除并肠道重建手术。然而,一打开刘哥的腹腔,便验证了专家团队之前的推测——刘哥还患上了腹茧症——小肠居然已经被整个包裹在一层薄薄的灰白色纤维薄膜内,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蚕茧”,而且肠子之间黏连严重,几乎就像是黏在一团的湿面团。
面对如此棘手情况,在分离小肠中可能一不小心就会造成肠粘膜破裂出血,手术专家团队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过硬的技术巧手抽“丝”剥“茧”,小心谨慎地为刘哥施行了高难度的复杂肠粘连松解术和小肠排列术,就像将湿面团一层层分离那样,顺利完成了小肠的分离,并切除了刘哥的重复肠,进行了肠道重建。
“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的腹部疾病,术前诊断率仅4.6%,除非是患者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才可能在影像学上有蛛丝马迹提示。该病通常是因为先天畸形、恶性肿瘤、外伤、手术、腹膜炎史、腹膜透析、病毒感染、某些药物作用等因素造成,使腹腔内纤维蛋白渗出增多,在小肠部位形成纤维性包膜,使肠管间发生粘连簇拥,形成腹部包块,因为包块外观犹如蚕茧,故被形象地命名为腹茧症。”刘小孙主任医师说。“腹茧症”自1978年命名至今,40多年来,全世界仅报道过约100例。
由于刘哥之前并未做过腹部手术,也排除了外伤、恶性肿瘤等可能,专家团队考虑正是因为刘哥的“双肠”导致其20年来反复出现肠梗阻、造成腹部炎症,最终导致腹茧症。腹茧症虽然并不致命,但它就像是给小肠套上了一个“紧箍咒”,会进一步加剧小肠蠕动障碍、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患者会持续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情况,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肚子痛、便秘,可能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人吃五谷杂粮,总可能会有点这样那样的不适,然而,如果是反复长期发生腹痛便秘,就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筛查,特别是当肠胃镜都未发现问题时,就要警惕是小肠出现了问题。
近期,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就接连接诊了多位长期反复肠梗阻发作却未重视,最终病情延误加剧的患者。
除了上文的刘哥,还有一位32岁的富阳男子,严重腹痛、肠梗阻发作,在外院就诊时被诊断为炎症性肠病,但治疗未果,来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经过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专家团队反复研究分析患者影像学结果,并结合其具体病症,最终发现是他的小肠上长了一个长条形的憩室,食物进入这个憩室,造成破裂出血,产生腹痛;
还有一位67岁的嘉兴大伯,反复20余年肠梗阻发作,这次实在疼痛难耐来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经过专家团队火眼金睛,最终发现是小肠系膜上“破了一个洞”,因为长期未干预,周围的小肠居然“钻进了洞里”,加剧了病情。
专家介绍,对小肠疾病的诊断确实存在难点,普通的影像学、胃肠镜检查都难以发现症结,目前浙大一院开展的小肠镜、小肠CTE等检查,可以较为精准地发现问题,胃肠外科专家团队在各类小肠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也经验丰富。
浙大一院专家提醒,如果反复出现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等不适,特别是反复发作难诊断、难治愈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以免拖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