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他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肺移植重回世界舞台
  • 他以一己之力,推动中国肺移植重回世界舞台

    陈静瑜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肺移植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肺移植重回国际学术舞台。

    元旦假期第一天早上8点,他的团队从北京获取了供体器官,乘飞机经上海虹桥机场转高铁送往无锡。虽然经历了高铁延误取消的波折,但在虹桥机场铁路派出所的支持下,供体器官顺利送达了无锡市人民医院。

    元旦当天,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完成了两台肺移植手术,其中一台双肺移植手术患者是一位双侧原发性肺癌的老年病人。陈静瑜说,肺癌也是肺移植治疗的一个新的手术适应症。

    1月2号,身为福建协和医院的特聘教授,陈静瑜又赶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号和3号,他和福建协和医院的肺移植团队完成了两例尘肺患者的双肺移植手术。随着越来越多的晚期尘肺患者找到陈静瑜,他现在每年主刀完成至少20例尘肺病人的肺移植。尘肺病人大多比较年轻,其它脏器功能好,肺移植术后更容易康复。

    “我是和尘肺彻底杠上了。”陈静瑜在微博上写道。2022年,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生命接力”公益救助行动开展了尘肺病肺移植医疗救助公益项目,符合救助要求的尘肺患者最多可以得到15万元支持。但这对经济困难的肺移植患者来说,移植所需费用的缺口依然很大。陈静瑜的微博有近150万粉丝,他说:“如果我的微博粉丝每人私信捐给我一元钱,我保证能用150万救10个尘肺病人。”

    身为中国肺移植联盟执行主席、国家卫健委肺移植数据管理单位负责人、国家肺移植质控中心主任,陈静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肺移植第一人。2020年,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中心以156例肺移植的数量,超过了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143例,跃居当年世界肺移植数量最多的中心。而多伦多总医院正是陈静瑜当年学习肺移植技术的地方,他用近20年的时间,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21年,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年手术量以176例再创新高。同样由陈静瑜担任肺移植科兼肺移植中心主任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21年肺移植量为90例,该院2020年肺移植量仅为26例,成为2021年中国肺移植数量增长最快的医院。

    此前的2017年,陈静瑜受时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的王辰院士邀请,兼任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主任。2018年,中日医院肺移植量就达到了107例,跻身于全球八大肺移植中心之列。

    “我们无锡市人民医院是国家的肺移植培训基地,全国目前开展肺移植的医院,基本上都是由我培训的,所以国内肺移植手术的均质化可以慢慢推广起来,现在国外也有团队前来学习。”

    除了肺移植数量名列国际肺移植中心前茅,在技术上,陈静瑜也做了很多创新。肝移植能够把一个肝脏劈开用于救两名患者,肺移植手术现在也能将大的肺供体,劈裂成两个小的肺叶用于不同患者的肺移植,被称为劈裂式肺叶移植,由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最先报告,陈静瑜在多伦多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文章发表后,国际肺移植中心纷纷采用陈静瑜团队改进后的技术,他说:“这是我们中国对国际肺移植的一个贡献。”

    此外,陈静瑜团队还做过异位肺移植,打破了国际上肺移植左肺放进左胸、右肺放进右胸的惯例,最近也发表了文章。“还有手术的切口,国外肺移植手术都是横断大切口,创伤很大,我们团队都是迷你小切口在做了,我们在网络上做过手术直播,胸腔镜辅助下的迷你小切口双肺移植,4个小时完成,这个技术已经在国内多个中心推广。”

    在陈静瑜做过的肺移植手术中,引发最大关注的,就是为肺动脉高压孕妇吴梦“修心换肺”,虽然手术成功了,又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但这一次陈静瑜却没有喜悦,术后他发表长文,表示希望仅此一例,今后永远不再有。大半年后,吴梦病逝于无锡,这一次没再发生医学奇迹。

    但对于可以打破的肺移植禁忌,陈静瑜从未畏缩、勇于探索。过去胸廓畸形是肺移植的禁忌症,2019年陈静瑜团队就发表了文章,为胸廓畸形患者做了肺移植。“我们把畸形矫正了,同期做肺移植,也是世界首例。”

    很多老年肺纤维化病人同时患有冠心病,陈静瑜和心脏外科医生合作,为患者做冠脉搭桥,同期做肺移植手术。2020年2月27日,在浙医二院,陈静瑜团队做了全国第一例肝肺同期移植手术,患者术后28天康复出院。

    近几年来,陈静瑜在儿童肺移植领域进展很快。全世界一年儿童肺移植量只有八九十例,5岁以下儿童肺移植一年仅有几例。“我们中国的儿童肺移植发展很快,最小的我们做到了2岁。”

    陈静瑜几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中国肺移植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肺移植重回国际学术舞台。

    2012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32届全球心肺移植年会上,陈静瑜带领的无锡团队报告了中国心脏死亡和脑死亡供体肺移植的研究,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肺移植的爱心捐献。但在之后多年,中国心肺移植的临床文章都无法在国际心肺移植年会的讲台上发表。“我组织的国内专家每年投的临床文章,均以供体伦理原因被拒。”

    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就已宣布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公民逝世后自愿器官捐献成为器官移植来源的唯一渠道。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陈静瑜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成功完成新冠患者的肺移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肺移植技术的成熟和团队的强大。

    2021年12月21日,陈静瑜难掩激动,发微博称,将在美国的波士顿召开的2022年第42届全球心肺移植年会,终于接受了无锡团队肺移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文章,标志着中国肺移植重回国际心肺移植大家庭。陈静瑜写道:今天是冬至,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肺移植必将进入世界器官移植舞台的中央。

    但陈静瑜也深知,中国肺移植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一些手术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中国器官捐献中的肺器官的利用率一直很低,中国现在每年有五六千个器官捐献者,但肺器官的利用率只有5%-6%。”陈静瑜说,“供体维护是中国肺移植的一个瓶颈,而一个好的供体,是肺移植成功的关键。”

    陈静瑜介绍,器官从供体身上取下后,到移植手术完成各种吻合、血流开通之前的时间,叫做器官冷却时间,肾脏冷却时间可长达18-24小时,以前教科书上称肺器官冷却时间只有5-6个小时,随着肺灌注保存技术的提高,现在可以延长到8-12个小时。“所以很少有肾脏移植是半夜三更做的,因为它不需要赶时间,但肺移植冷却时间很短,供体什么时候到我们就得什么时候做。”

    为了保障肺移植器官转运通道的畅通,陈静瑜利用其全国人大代表代表的身份,多次提案,并通过网络呼吁,开通器官移植转运的绿色通道。2016年,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有效缩短了器官转运的平均时间。

    除了供体器官维护的瓶颈之外,陈静瑜还总结了中国肺移植面临的五大难题。

    第一就是供肺难。很多能够及时获取的肺器官,也常常会因供者长时间机械通气、严重感染、肺水肿、有长期吸烟史等原因,为能否安全用于肺移植增加评估难度和术后管理难度。陈静瑜曾经在网上发过一个有20多年烟龄的器官捐献者的肺器官,很遗憾,这个供肺经评估无法使用。

    第二是受体难。陈静瑜形象的总结了中外做肺移植患者的不同:中国患者做肺移植都是为了救命,很多都是戴着呼吸机、装着ECMO来做的,国外患者做肺移植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做的时机比较早,手术难度和术后恢复都更好。

    第三是手术难。“我们有很多耐药菌病人或者毁损肺病人,有些患者经历了反复感染,肺非常难切,比如尘肺病人,粘连严重,肺门都冻结了,血管都很难找到,要把血管再游离起来才能做肺移植,手术难度很大。”

    第四是术后管理难。因为供体和受体状况常常都不佳,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很高,患者本身因抗生素使用过多,常常多重耐药,一旦发生感染,很难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药物。“这是我们肺移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中国肺移植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医保问题。”陈静瑜说,“如果肺移植能入医保,我光做尘肺病人的肺移植,一年做几百例没有问题。”

    肺移植手术平均费用在50万左右,成为很多患者无法接受这一手术的重要原因。陈静瑜希望医保能够报销一部分费用,让更多患者可以接受。“我觉得人生病之后应该一视同仁,肺癌患者,很多药物和手术费用,都能报销了,肺移植不能进入医保,不太公平。”

    但医保的问题,陈静瑜只能呼吁。他现在致力于做的,是把肺移植技术尽力在国内推广。2020年,全国29家具备肺移植资质的医院,只有9家做到了10例以上,超过一半的医院不足5例,有9家医院只做了1例。

    “我最多再做个三五年,也做不动了,如果能把肺移植技术归推广出去,让每个中心每年都能做到三五十例,这才是真正造福病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