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先给大家讲个故事:2018年,一位生活在波士顿的小伙,在每天的主业之外,还做着一份兼职,他每天到指定门诊拉一次粑粑,就可以得到40美元,如果一周能去拉5次,还能拿到50美元的全勤奖励,凭借这份兼职,他一年赚了1.3万美元。
收集这些粪便的机构名叫“开放生物群”(OPENBIOME),它初建于2012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马克·史密斯(MARK SMITH)创立,是美国第一家非营利性独立运营的“粪便银行”。
如果你觉得波士顿太远了(实际上这家机构已经因疫情宣布停止粪便收集了),也可以关注一下国内的相关捐粪信息,比如深圳某科技公司去年曾公开招募志愿者捐粪便,合格者每次可获得300元补助。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机构为什么要收集粪便?一个合格的捐粪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美国“粪便银行”OPENBIOME经营公共粪便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粪便微生物移植(FAECAL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以支持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的治疗。
(一个装有人类粪便溶液的瓶子,在OPENBIOME实验室中冷冻至零下80摄氏度/图源:美联社)
艰难梭菌是医疗机构内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它一般寄生在人的肠道内,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及人和部分禽畜的粪便中。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CDI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高毒力菌株027/NAP1/BI型在欧洲和北美的爆发流行,CDI的患病率、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也明显增加。
CDI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艰难梭菌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对于复发性CDI,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粪便微生物移植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而实际上,除了对CDI及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科学家们认为将健康捐赠者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中,还可用于治疗更多更广泛的疾病。
我们的肠道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循环系统,你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微观的“热带雨林”,其中的“各种生物”就是肠道菌群。
据估计,人体消化道内的菌数大约为1×1014个,是人体细胞数目的10~20倍,这其中包括与宿主共生的菌群,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与宿主共栖的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另外还有病原菌,如变形杆菌。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上述菌群在肠道内保持动态平衡,发挥营养、代谢等多种生物功能,起到屏障保护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但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肠道微生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年龄、生理病理状态、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当肠道菌群的稳定性被打破,进而出现数量及种类上的变化时,称为肠道菌群失调。
病理状态下,肠道菌群正常结构或分布破坏,表现为条件性致病菌或病原菌的过度繁殖,易产生疾病。研究表明,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疾病,包括消化性疾病,如腹泻、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过敏或过敏性疾病;心脏疾病;精神疾病;中枢神经性疾病等。
甚至有动物实验发现,通过将年轻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年老小鼠体内,可以预防晚年炎症相关组织衰退,达到延缓机体组织衰老的作用;将瘦弱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到肥胖小鼠体内,可帮助肥胖小鼠减肥。
目前公开可查到的FMT临床试验已包括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肥胖症、肝硬化、慢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功能性便秘、急性胰腺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复发性尿路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神经性厌食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顽固性肠道感染、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慢性疲劳综合症、风湿性关节炎、放射性肠炎、癫痫、糖尿病等全身数十种疾病的治疗探索。
因此,先将粪便菌群收集、保存起来,之后不管是移植到菌群失衡的人身上(异源FMT),还是为自己以后可能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做准备(自体FMT),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拿到这笔钱?
想要成为合格的捐粪人也是不容易的,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OPENBIOME创立者马克·史密斯曾开玩笑:要成为捐赠者,难度可比进入麻省理工学院难多了。
我们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2020年11月公布的招募信息为例:
3)无任何已知的传染病、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腹泻、便秘、结肠息肉或结肠癌、免疫损伤性疾病、代谢综合征、过敏、慢性疲劳综合征、消化道的手术、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其他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的疾病;
6)无高风险的性行为、3个月内无疫区接触史。
层层筛选下来,能有偿拉屎的粑粑生产者其实少之又少。如果你觉得自己符合标准,可以为粪便微生物移植贡献自己健康的粑粑,甚至能拉到医院破产 可以多多关注当地医院或医药研究机构的招募信息,说不定就能找到一份新兼职。
[4]金铖钺,胡莹,金博.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在部分消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安全性问题[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0,28(04):135-143.
是谁看完没点赞?我不说
点击“在看”,推荐给你关心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