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CCR:仁济医院团队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取得突破!
  • CCR:仁济医院团队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取得突破!

    作为最早有靶向药物可用的实体肿瘤,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几乎就是癌症精准治疗发展的缩影,大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还有抗体偶联药物们,基本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显神通战肿瘤。

    靶向治疗的成功,可以说从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HER2乳腺癌

    而能够被这些靶向治疗所惠及的,还有许多的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辅助靶向治疗能有效降低复发或转移风险、改善长期预后,还不断有临床研究在尝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可喜的是,国产靶向治疗药物也已经开始走在探索的最前列:近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团队在著名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报告了一项国产HER2-TKI类药物吡咯替尼,用于新辅助阶段治疗的最新临床II期研究结果。

    在这项名为NEOATP的研究中,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以及紫杉醇+顺铂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方案,能使69.8%的患者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PCR),在疗效上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最佳水平,有望成为新辅助治疗的全新优选方案[1]!

    既往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中,疗效最好的还是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妥妥双靶”联合紫杉醇等化疗药物,临床研究报告的PCR率能达到40-55%[2-4]。

    能够达到PCR的患者,长期的无复发生存和总生存率也相对较好[5]。所以进一步提高PCR率,就成了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关键,毕竟还有一半的患者达不到PCR,预后不够理想呢。

    继续提升疗效,当然还是要在靶向HER2上作文章,而用大分子曲妥珠单抗配合小分子TKI类药物进行“双靶向治疗”,就是值得探索的思路,此前拉帕替尼(LAPATINIB)就有过这类研究。

    而在2020年报告的另一项临床II期研究中,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现有化疗,新辅助治疗的PCR率达到了73.7%,表现非常出色[6],但研究样本量偏小(N=19)且只在后半段使用了曲妥珠单抗,所以说服力还不是非常充分。

    基于既往研究的情况,本次由仁济医院团队开展的研究,就将样本量扩大到53例,且纳入患者分期为II-IIIC期,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双药化疗的新辅助治疗共进行4个周期,手术后接续标准辅助治疗,同时还开展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分析。

    全部53例患者中,仅有1例未能完成新辅助治疗和手术(因发生血栓事件),而37例患者达到了PCR,近90%的患者残余肿瘤负荷(RCB)为0/1级,这提示新辅助治疗在术前就成功消灭了大多数的癌细胞。

    亚组分析显示,激素受体阴性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的PCR率显著更高(85.7%/59.4%, P=0.041),但患者是否合并PIK3CA突变与PCR率无显著相关性,这与此前拉帕替尼临床研究的数据不同(PIK3CA突变阳性患者PCR率仅28.6%)。

    此外,患者的HER2/CEP17比值、平均HER2拷贝数均与PCR率呈正相关性,可以作为预测疗效的生物标志物,T细胞在新辅助治疗阶段的改变(如辅助/诱导T细胞比值变化)也有望预测疗效,而KI-67指数则无显著相关性。

    在治疗安全性方面,发生最多的3-4级不良事件主要是腹泻、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减少,虽然都未达到严重不良事件的标准,但患者在新辅助治疗期间,自评的食欲减退和腹泻表现较为明显,也对生活质量有一定的不良影响。

    不过总体来看,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这对大分子和小分子的“双靶治疗”,确实取得了不俗的疗效,期待后续能有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让吡咯替尼绽放出更亮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