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后台有收到读者反馈:自己在使用眼霜后,突然发现眼周长了脂肪粒,是不是眼霜的问题啊?要怎么办?
除此以外,我们还收到过不少读者表示类似的困扰或疑问,那么脂肪粒真的是由眼霜导致的吗?眼周的「小颗粒」还可能是什么?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先来给大家讲下后台读者问的脂肪粒。脂肪粒,一般指粟丘疹(表皮样囊肿),是分布在眼周、面部,直径较小的丘疹,它经常与其它样貌类似的皮疹相混淆。
粟丘疹表现为细小的、白色或者黄白色的丘疹,像表面光滑的米粒埋在皮肤下,粟丘疹一般是更迭的皮肤细胞在皮肤蓄积形成的囊腔结构。
婴幼儿中比较常见,40%~50%的婴幼儿都有过粟丘疹。婴幼儿身上多为原发性粟丘疹,没有明显病因,与皮肤损伤无关,一般是自行发生、在数月内自行消退,可能与遗传相关。
成年人的粟丘疹多为继发性粟丘疹,在烧伤、创伤、皮疹、水疱或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后,随着皮肤的愈合,粟丘疹逐步出现。
粟丘疹形成未必与眼霜有关,更有可能与涂抹眼霜的「手法」有关,比如用力摩擦、揉搓皮肤。想要避免粟丘疹,就要避免「粗暴」地对待皮肤。
如果患了粟丘疹,该如何治疗呢?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来清除皮疹,科学用药,例如外涂阿达帕林凝胶或者维A酸乳膏。
医生也会用消毒针头清理掉皮疹内容物,还有冷冻及激光治疗也可以破坏皮疹,待其重新愈合。
汗管瘤表现为单发的或成簇的黄色或者肤色皮疹,常发生在面部,尤其是下眼睑部位,它对身体无害,但很少自行消退。
汗管瘤是小汗腺的末端汗管过度生长造成的,有很多因素导致,包括压力、体育运动、高温及遗传因素。
眼睑型汗管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女性多见,青春期后开始出现,可能与内分泌激素相关;
发疹型汗管瘤在肤色较深的男性青年中较为多见,常成簇出现在躯干及上肢;
还有一种是遗传型汗管瘤,可能与父母的遗传基因相关。
汗管瘤一般无需治疗,但是在影响外貌时可以采取电切、激光、磨削、切除或者用药治疗。值得关注的是,汗管瘤在治疗后可能会复发,要注意治疗期间减少瘢痕。
扁平疣的表现与上面两种情况不同,扁平疣是由HPV通过皮肤感染导致的皮肤改变。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表现为米粒至绿豆大小扁平丘疹,表面光滑,颜色表现为肤色、褐色,偶有瘙痒。扁平疣一般能够自行消退(经过较长的时间),不留瘢痕。
由于是病毒感染,它具备一定传染性,如果有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到疣体、接触到污染的器具物品、或在剃须时触碰疣体,那么损伤的皮肤位置可能出现新的疣体。
因此,尽管它可以自行消退,早期发现时,也建议大家积极治疗。扁平疣的治疗包括冷冻、激光、光动力、温热治疗及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扁平疣的发生呢?平时避免直接触碰疣体,不要用刮刀刮破疣体;不与其他人共享洗浴物品,在公共场所注意卫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身体免疫状态。
睑黄瘤也是常在眼部出现的皮肤问题,表现为橘黄色或者黄白色的丘疹或斑块,好发于上眼睑内眼角部位。
胆固醇沉积是睑黄瘤发生的主要原因。出现睑黄瘤的人群,要高度注意自己有无糖尿病、高脂血症、甲状腺疾病等内科问题。
出现睑黄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冠脉粥样硬化及高胆固醇血症,有半数以上的睑黄瘤患者与高胆固醇相关。
睑黄瘤不能通过挤压内容物来清除,可采取冷冻、激光及电凝治疗,面积过大的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可能出现瘢痕、皮肤色泽改变及疼痛感,也有再发的风险。
最主要的预防方式是改善饮食习惯,关注血脂代谢情况。
皮脂腺增生是皮脂腺分化的错构表现,外伤、局部炎症刺激、性激素水平和家族史可能与之相关。
皮脂腺增生表现为小的黄色的丘疹,可以分散发生,也可以簇集成片。
皮脂腺增生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必要时可以选用冷冻、激光、电灼或者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在接受雌激素治疗后也可见疗效。
毛周角化病,是多发生在上肢、下肢、臀部的毛孔一致的角化性丘疹,伴有不同程度的毛囊周围红斑。
丘疹顶端可见角质栓,剥除角质栓后能看到小小的凹陷。有些严重病例会有面部及眉部的红斑、丘疹,有时会留有点状瘢痕及永久的毛发脱落。
在治疗上,口服药物有维生素A及维生素E。外用药物是具有剥脱效果的软膏、凝胶,采用化学剥脱法能改善症状,但是不能根治,容易再发。
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大家了解眼周皮肤的常见问题,下次可别再见什么都说是「脂肪粒」啦!以上大部分问题需要在医疗环境下解决,请大家稍安勿「动」,以免加重原有问题。
当然,预防也很重要,在饮食习惯、护肤流程、身体健康方面都要注意到,让我们一起为「眉目如画」这一目标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