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儿童医院,有着全南京地区最为繁忙的急诊室,南京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向秋莲便经常是儿童急诊“守夜人”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夜间急诊医生需要具备很强的综合判断能力,因为什么样的病人都可能会遇到,此外,还应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因为面对一些危急情况,每一秒都很珍贵,急诊医生需要随时应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宝宝一直吐啊,怎么办”“宝宝高烧抽搐”“鼻子摔流血了”……入夜后,急诊的患儿一下多了起来。有的是出现突发状况,有的是因为家长白天没时间,不得不晚上带孩子看病。
对于南京市儿童医院“守夜人”来说,每一个夜晚,都是繁忙的。夜间值班是6小时一轮换,共分为三个时间段,分别是下午五点至夜里十一点,晚上八点至凌晨两点,凌晨两点至早晨八点。高峰期时,向秋莲6小时接诊70余名患儿。
吴女士的宝宝最近几天总是无缘无故摔跤。她下班后,带着宝宝到急诊就诊。向秋莲观察了宝宝走路的步态,发现他走路时步基宽,走起来晃得厉害,又让宝宝躺下踢了踢腿,力量测试表现正常,初步判断可能是协调问题。
经过询问,向秋莲发现宝宝出现摔跤前2天左右有过呕吐症状。“前驱感染后的恢复过程中,患儿可能会出现共济失调,表现为步态蹒跚,身躯左右摇摆。”最终,宝宝被诊断为急性小脑共济失调。
5岁的可可(化名)也是因为摔跤来就诊,向秋莲查体后,发现可可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可可的步态正常,但双腿抬起抗阻力障碍,膝反射不能引出。“这个孩子不是协调问题。”经过查体判断,向秋莲拟诊可可是格林巴利综合征。
对于急诊医生来说,感冒发烧是最常见的疾病,遇见上述这些特殊病例,则需要检验医生的“硬实力”了。
除了急诊室,病房的夜班也常常看见向秋莲的身影,值班从下午5点持续到第二天早上8点,15个小时,她面对的是各种复杂病例,需要时刻关注着每一名患儿的状态,为这些孩子守住最后的防线。在她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值班,遇见一名6个月的患儿发热抽搐。
“患儿是一侧肢体抽搐,还有斜视的状况,和普通的发热抽搐不太一样。”观察到患儿的异样,向秋莲先给他开通静脉通路止惊处理,然后询问了家长孩子的既往病史。了解到患儿3月龄起病,热敏感,且有发热性惊厥持续状态,她便有些警觉,当家属提到家中也有人幼时出现过发热抽搐时,向秋莲立即安排了患儿做基因检查,最终患儿被极早发现为DRAVET综合征,获得了早期精准治疗。
向秋莲是神经内科专业,她能精准诊断病情,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她笑着说,首先要熟练掌握神经系统解剖及神经生理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查体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信息,快速捕捉到病因;神经影像学是必修的专业,神经电生理的知识更不可或缺,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还需具备解读脑电图、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的能力。“有了综合的能力,才能诊断更精准,治疗也更有效。”向秋莲说。
面对每一名患儿,向秋莲总是叮嘱自己要多看一眼,这一眼,往往可以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症状,揪出隐藏在背后的真正“元凶”。4岁的果果(化名)因为呕吐就诊,家人以为孩子只是吃坏了肚子,但向秋莲在跟患儿互动时,发现他的反应非常迟缓。
向秋莲介绍,如果是普通的呕吐,孩子吐完以后精神是比较好的,但这名患儿的状态是懒洋洋的。进一步观察后,向秋莲顿时警觉了起来,患儿的眼球有轻微颤动,进一步检查后,果果被诊断为小脑肿瘤。
“呕吐、无力、抽搐这些常见的症状背后,有时隐藏着神经系统问题。因为症状不明显,小朋友无法准确表述自己的感受,家长难发现,医生更难诊治。”向秋莲告诉记者。因此,她每一次面对患儿,总是会多看一眼,通过极小的细节找到问题然后在大脑迅速思索匹配,将具体行为与特定疾病相关联,并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案。
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向秋莲说,越是急诊,越是感受到肩膀的责任沉甸甸。在南京市儿童医院的急诊室,正是这些“守夜人”长年累月,始终站在抢救一线,才能救患者于危难之中,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