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分、100分,这是2017 年和 2018 年两期《柳叶刀》杂志上分别对中国腹股沟疝“医疗的可及性”的评分,远超许多发达国家。
我国疝外科专科建设发展情况如何?呈现哪些特点?疝病病患的全病程管理又是如何开展的?就上述问题,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中华医学会第11届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现场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王明刚。
“国际上,疝与腹壁外科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在国内,专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不是特别长,约有十几年的时间,但却有不俗的表现。”
王明刚介绍,近年来,我国各大医疗机构都陆续成立了疝与腹壁专科,且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我国在专科建设上讲究因地制宜,有些专科和血管组合在一起,有些专科则与肠胃组合在一起。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已经建立了约200家疝外科相关专科。
谈及我国在疝外科上的表现,王明刚称,从一些数据上可以窥见一二。正如《柳叶刀》此前的打分,我国在腹股沟疝“医疗的可及性”上的表现远超不少发达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王明刚所在的朝阳医院,正是这其中的先行者。
据他介绍,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疝和腹壁外科专业独立的一级科室。从1998年至2022年6月,疝外科共开展各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8万余例。而今,该科更是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和最具影响力的疝外科专业团队之一。
“疝病是一个大大夫看不上,小大夫做不了的疾病。”王明刚称,这是该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陈杰教授常说的一句话。疝是一个常见病,国内每年有200到300万的新发病例,每年手术量约有200万。然而外界对于疝病的认知,却有所局限。
王明刚告诉记者,一些人将其定义为小手术,这也让很多医生打了退堂鼓,有些医生甚至羞于提起自己是一个疝外科医生。这是一个误区。疝本身的危害是很明显的。特别是一些急症,甚至可能有致命性风险。
他提到,疝与腹壁外科一直是很重要的亚专科,在国际上早就有不少成型的专科经验。但在国内,却因为种种误解或者忽视,一直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看到了患者在这方面的困扰和诉求,于是选择走上专科化道路。
“这些年来,大批的疝病患者从我们这里康复出院,这坚定了我们继续发展高质量专科建设的决心。”王明刚称,除了自身的发展外,朝阳医院还积极推动其他地区的专科化建设,包括提供免费培训、外出宣讲专科建设经验等等。
王明刚说,经过这十几年的努力,国内已经形成了专科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建立了疝与腹壁专科,为国内的疝病患者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高质量的服务。
“外科医生很容易聚焦手术质量,实际上对于很多病人而言,手术的成功只是恢复健康中的一环。”
王明刚称,全中国的腹股沟疝患者中,61%是60岁的老人,23%是75岁以上的老人,这部分病人除了有疝病,还可能有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问题。对于他们,不能简单地治好疝病这么简单,而要围绕他的整体状况作出科学评估。
“我们要让病人从头到尾得到高质量诊疗。”王明刚称,从病人生病开始到完全康复、以及远期随访,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规范,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诊疗。
谈及疝和腹壁外科全流程管理未来的发展,王明刚称,我们会紧紧依托学术平台和相关组织,继续推进疝和腹壁外科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与从同时,我们也会围绕患者教育、手术规范、术后并发症预防、远期随访等关键节点推进高质量全流程管理,预计会有相关的临床研究及相应共识陆续推出。
“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全流程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代或者几代专家不断努力,最终才有可能达到一个不错的水平。只有专业人士不断地推进,才能够让患者真正获益。”王明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