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疾控访谈录|踔厉奋发共克“维”艰 笃行致远力树“佳”绩
  • 疾控访谈录|踔厉奋发共克“维”艰 笃行致远力树“佳”绩

    晨兴走,带月归,万籁俱寂,灯火通明……这是病毒核酸检验人员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们是距离病毒最近的“测毒人”,在数不尽的样本中捕捉病毒的蛛丝马迹,默默在我们看不见的雷区恪尽职守,万次日常与魔共舞,只为关键一锤定音。省疾控实验中心,对于非专业的我来说,是神秘的存在,实验中心的老师们,大多也只闻其名,难见其人。蒋维佳是实验中心病毒科科长、新冠核酸检测组负责人,有着17年工作经验的专业“病毒猎手”,与蒋老师的交谈中,实验室检测工作的一层层面纱也随之揭开。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病例筛查最关键的一环,是确诊新冠肺炎的"金标准",也是疫情的研判提供最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准确依据。

    作为全国100家公共检测实验室之一,贵州省疾控中心配备的万人核酸检测设备,具备日单检1万管(10:1混检10万人份)新冠核酸检测能力,为今年十月遵义市区全员核酸检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提到众所周知的“四天三检”,蒋维佳回忆着,“从确诊遵义首例病例当天,我们实验室立即开展了实验室检测试剂、耗材的紧急采购,为接下来可能面临的‘大战’做好充分准备。10月23日启动遵义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在中心李世军副主任,实验中心郭华副主任的带领下,调动实验中心所有力量,明确分工,从21点56分第一批标本送达实验室后即刻开始样本清理、分拣、装架、送入实验室、标本扫码、处理标本、提取核酸、上机检测、读取数据、上传结果等一系列流水线操作。所有标本均需在24小时之内完成检测。”

    “那几天,实验大楼灯火通明,实验室走廊空无一人,但一进入实验室内,每个人都在热火朝天的工作。我们的实验人员从实验室出来,脸上都是护目镜、帽子、口罩压出的勒痕,黄雨婷和王寅寅因佩戴口罩时间过长面部过敏,有些同事手工拧采样管盖直到完成检测才感觉到手指抽筋……尽管如此,同事们没有一声怨言,标本一到实验室,大家立即投入工作。”蒋维佳说,手工检测组的同事们还暗自和万人检测设备比赛,看谁最先报出检测结果;标本分拣组的陈依江化身“快递小姐姐”到各个实验室分发装架好的标本;检测组的师伟芳咽炎不能说话依然不下“火线”,还结合实际为大家制作了记录表格提高了大家工作效率……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检测团队的成员们完全与实验室融为一体,‘沉浸式’工作,大家都好似实验检测设备内的一个零件,每个人的精准运作,确保了整个检测的高速运转。大家是齐心协力与病毒赛跑。”她说着便给我看了她拍摄的同事的照片,在那不眠不休的四天里,省疾控中心检测团队保质保量的完成了遵义市送检的26.8万人份新冠核酸检测。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新冠核酸检测,还有鲜为人知的基因测序。基因测序包括样本准备、文库构建、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步骤,其实就是将病毒“解剖”,不仅可以发现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也可以对病毒进行溯源,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风险研判的有力支撑。蒋维佳介绍,通过建立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能力,可以进一步揭示病原微生物在基因组层面的变迁。例如通过对某一新冠病例标本的全基因组测序,将获得的序列与既往病例的序列进行比对,如果它们在同一进化树分支上,则可以判断这些病例来自同一传播链或传染源,从而从实验室角度佐证流行病调查结果,有助于疫情的科学研判及精准防控。

    在省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的硬件建设及后期的人员技术储备,目前省疾控中心已经初步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沙门氏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能力。2021年6月,实验中心发挥攻坚克难精神,万永虎、蒋维佳完成了我省首例境外输入病例新冠病毒全基因测序工作,结束了贵州不能开展全基因测序的历史;2021年9月,实验中心成立的基因测序专班,完成了沙门氏菌、脑膜炎奈瑟菌等细菌类病原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并上报国家疾控中心致病菌识别网;2021年10月,实验中心基因测序组的庄丽、刘淳婷昼夜不停仅用13个小时即完成了对遵义市首例新冠病例的测序,为确认我省疫情与内蒙、甘肃等地病例间的关联性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省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

    新冠检测之外,实验中心病毒科还承担如流感、人禽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风疹、手足口、乙脑、登革热、狂犬、艾滋等重大疾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的实验室监测工作。

    在谈及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面临紧急、繁重的工作任务,团队成员都能快速反应、攻坚克难、从容应对,蒋维佳说这和团队以往的工作经验、专业人员的能力积淀分不开。“其实早在2009年,我们就已在全省九个市州搭建起一个以流感病毒监测为主的实验室检测网络,这为之后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基础。

    说到工作感悟,蒋维佳这样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觉得实验室工作枯燥、重复,不像临床医生,一个生病的人进入医院经过几天或几周治疗好转后出院,很快就能收获工作成效,成就感强;而疾控不是,一个疾病监测要经历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见到预防、干预措施的效果。但随着工作时间的推进,慢慢意识到疾控工作的重要性。例如我们从事的流感监测,每周我们都对监测点医院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阳性的标本开展病毒分离,获得的毒株再做测序分析、耐药检测……周而复始。”正是他们这样看似简单、重复的工作,为每年接种的流感疫苗的型别确定、流感治疗的敏感药物选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学依据。例如2016年,贵阳市政府取消了活禽上市,此项决策背后也是他们在长期从事人禽流感监测工作中发现,人间病例与活禽市场间有着密切关联,使得贵阳市政府为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而作出了一项重要决定,这些都是实验工作成效的体现。

    “一直以来,大众看到的更多是医生,殊不知还有一群公卫医师、疾控人。疾控人是治未病,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个体,而是群体,我们所做的是让人们少生病、不生病,我们是奋力跑在病毒和疾病前面的人,我现在觉得这一份工作其实很有成就感和使命感。同时,多年的工作也让我感受到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完成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团体的共同努力,我能做的就是融入团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正如蒋老师所言,我感受到的团队,是精诚团结,砥砺前行,是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对所有人而言,医疗诊治有时性命攸关,但公共卫生永远都至关重要,她是通过有组织的共同体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与艺术;对于疾控“测毒人”而言,疾控预防为主虽然是老生常谈,但的确是金科玉律,对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智慧化预警、多渠道监测,从而实时分析、集中研判,以便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织就人民健康的“防护网”,就是他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