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上海各公司及学校因新冠疫情而采取居家防疫措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与学习模式,也影响了生活习惯,许多人甚至作息日夜颠倒,养成晚睡的习惯。现在陆续回归职场、学校的规律作息,各位是不是作息紊乱、压力变大,情绪深受影响?有些甚至担心身患抑郁?根据2021年5月发表于《美国医学会精神医学期刊》的一项研究指出:改变睡眠规律,提早一个小时上床睡觉,可大大降低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
该研究由美国科罗拉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哈佛大学等高校学者合作进行,过去研究已证实睡眠时间与情绪间的关联性,但为了了解改变睡眠时间是否真正具有保护作用,即睡眠时型。
研究者使用23ANDME基因测试公司及UKBIOBANK生物医学数据库的资料,探讨基因变异如何影响人们入睡和醒来的时间,样本数高达85万笔。其中有受访者会戴睡眠追踪器或填写睡眠偏好问卷,后续再进行如遗传资讯、匿名的医疗处方记录及重度抑郁症诊断的调查。
整体而言,受访者平均睡眠中点是凌晨3点,意味着于晚上11点就寝,并在早上6点起床。结果发现,睡眠中点每提早一小时,罹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就会降低23%,举例来说,如果一个通常在凌晨1点上床睡觉的人,改为在午夜12点就寝,并保持相同的睡眠时间,风险就可以降低23%;若就寝时间再提早于晚上11点,更可减少约40%的抑郁症风险。
抑郁与失眠两者互为因果关系,抑郁症个案通常有睡眠障碍,除少部分人是嗜睡外,大多呈现失眠症状,而“早醒”更为评估抑郁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当睡眠不佳时会造成身心的危害,甚至会导致情绪不稳、易怒。因此,失眠可视为抑郁症的危险因子。
每个人内在生理周期与外在日夜周期本来是有对应的,大脑内会分泌一种为褪黑激素的荷尔蒙,当太阳下山,眼睛感受不到阳光时,褪黑激素会逐渐升高,在半夜两至三点时达到最高点,随着早上天亮降低,直到晚上八点又开始分泌,让人产生睡意。
但在灯照的发明及3C产品使用频率升高的情况下,睡眠时间往后移,进而影响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出现彻夜难眠、精神不振或抑郁等困扰。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不熬夜尽量于11点前就寝,不仅降低对身体造成的影响,对于身心状态也有助益。
1、设闹钟,预计就寝时间的半小时或15分钟前提醒“该睡了”,让心里被预告。
2、睡前不再看手机或电视,可以听放松、轻松的音乐或拿本书或杂志看。
3、可倒杯水放在床边桌上,如果不想睡也没关系,继续躺在床上闭着眼睛。
4、预定睡的时间一到,就关灯或只留一盏小灯。
荣新奇表示,习惯养成通常要一段时间,可允许自己有三天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去适应及调整。尽量让白天保持明亮、睡前则维持黑暗,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班,晚上把电子设备调暗。
如果家里有就学的孩子,想协助他调整睡眠时间或养成规律的睡眠习惯,荣新奇提醒可以注意:
对孩子有所要求是必要的,但也必须有增强鼓励的方式,例如上学日如果按照规矩早睡,周末时可以做他喜欢的事(上网时间延长一小时、允许玩游戏、有同学朋友来家里玩桌游、或吃喜欢的食物点心 )。当然,要养成早睡习惯前,最好和孩子先沟通,一起建立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