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小哲(化名)心脏严重衰竭,生命垂危。在等待3个多月后,终于等来广州一颗“救命心”。8月8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护团队“打飞的”将供心带回武汉,并连夜紧急手术。9日,小哲术后恢复不错,但后续仍有多个关卡要闯。
11岁的小哲(化名)家住四川成都,2017年出现反复心律失常,心衰症状明显,家人带其辗转全国多家医院治疗,一直靠药物保守治疗。今年5月,小哲心衰再次加重,全身浮肿,眼睛被“挤”得只剩一条缝,肚子也硬鼓鼓的。由于病情严重,当地医生建议转院,小哲父母通过急诊将孩子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该院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刘金平教授还记得,小哲送来时病情危急,心脏变得足有成人心脏大小,几乎占满整个胸腔,而且蠕动缓慢,泵血能力糟糕,已经是终末期扩心病。唯一的希望,只有进行心脏移植。在抗心衰治疗稳住生命体征的同时,医生为小哲登记等待供心。由于病情太重,小哲病情反复加重,呼吸循环极不稳定。
“如果再等不到合适的供心,随时有生命危险。”刘金平说,心脏供体本就十分紧缺,小哲年龄较小、体重轻,成人的供心无法匹配,加上他还是O型血,满足这些条件的合适供体更稀有。幸运的是,在等待了三个多月后,小哲等到了希望。
8月7日晚,刘金平接到消息,广州有一个潜在供体与小哲高度匹配,当即该院心肺移植中心主任蔡杰教授带队出发前往广州,护送供心回汉。8日16时30分,航班顺利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在两辆警车护航下,载着供心的急救车一路疾驰驶向中南医院,并争分夺秒送至手术室,全程仅34分钟。
经过4个多小时的手术,刘金平教授团队修剪、处理供心后,将它放至胸腔,一点点地缝合血管。当晚9时30分,手术顺利结束,这颗“救命心”在小哲体内有力复跳。
“心脏冷缺血时间为6小时,只有争分夺秒手术,才能确保手术最佳效果。”刘金平表示,器官离开人体后冷缺血时间越长,其质量就会随之变差,受者预后效果也越难以保证。在医院、交警、航空公司等各界的紧密合作下,这颗供心从离开供体到放进小哲胸腔,用时5小时40分左右。
刘金平坦言,和成人不同,幼童的“换心”手术更精细,如血管口径比较小,缝合处理起来难度大;其次,供体适配也是问题,供体心脏和受体心脏不是同年龄段,随着未来身体逐渐发育,吻合部位如何适应再生长,这也是医生需要考虑的难点。
8月9日上午,术后第二天的小哲恢复了意识,还主动要求自己坐在病床上刷牙。蔡杰教授来到小哲隔离病房外探视,小哲的父母看到蔡教授后连忙上前感谢:“谢谢医护人员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蔡杰(右一)向小哲(化名)父母展示小哲术后刷牙视频(极目新闻记者王晨曦摄)
见到爸妈在病房外,医护人员特意找来手机,让小哲和父母通话。小家伙趁机撒娇提要求:“我想喝茉莉花茶,行不行嘛?”听到孩子的声音,小哲爸妈眼眶含泪,连连点头。
“我也要谢谢你们,作为家属不抛弃不放弃,对医护人员充分信任,我们一起挺过最难的关口。”蔡杰说,小哲的恢复情况超出预期,他将在专门的无菌隔离病房里接受术后恢复,由医护人员24小时陪护,未来几天他还将闯过感染关、排异关等,待状态稳定后将转入普通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