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潘跃银:推动癌症治疗规范化,承载生命的重量
  • 潘跃银:推动癌症治疗规范化,承载生命的重量

    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特别是现在通过新药、新方法,使得癌症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看到病人比较健康地生活下去,作为医生是非常满足的。

    编者按:8·19中国医师节,这一天是全国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共同的节日。癌症是医学尚未攻克的难题,在这条注定艰难的道路上,医生和患者并肩而战,他们面临的压力、他们需要的勇气可能并不为外人所知。患者都期待遇到优秀的医生,“好医生”身上究竟有哪些共同点?他们的成长经历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自己?《新民周刊》对几位优秀的肿瘤医生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在记者的采访中,从医超过二十年的资深肿瘤专家们,并不避讳谈及哪些曾经存在遗憾的治疗,也许正是这些遗憾,促使他们大胆创新和探索,用更多的努力来减少遗憾的发生。

    安徽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安徽省立医院集团肿瘤国家重点专科建设负责人潘跃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成为肿瘤科医生,当时的肿瘤科,是大家都绕着走的专业。因为治疗手段有限,对肿瘤本质的认识很少,患者确诊晚期肿瘤就是面对生命的尽头。

    潘跃银教授主攻乳腺癌和肺癌,这两种癌症患者人数多,死亡率也很高,和当时肿瘤科里其它肿瘤的治疗结局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尽管治疗效果有限,但优秀的医生并没有放弃从每一次治疗中寻找规律,去发现更好的治疗经验。

    医生们发现,有的药物在一部分乳腺癌患者身上效果显著,而另一部分患者却收效甚微,他们意识到乳腺癌并不是一种癌,它包含了多个亚型,而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应该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潘跃银教授属于国内最早倡导乳腺癌分型治疗的一批专家。

    癌症靶向基因的发现,进一步推动了癌症分型治疗时代的到来。“在肺癌领域,靶向基因被发现后,靶向药物被研发出来。我很早就开始关注国外的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创新药在肺癌病人的治疗中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医生和患者一样,为有效药物的出现而振奋,但一种新的治疗理念和新药要被所有肿瘤医生接受和认可,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潘跃银教授说,最初一些肿瘤医生对基因分型下的治疗理念并不是那么认可,更相信传统的临床思维方式和自己的经验。当时的状况下,潘跃银教授和国内一批专家开始不断地推广全新的治疗理念,传播基因分型治疗的知识。

    个中的困难,潘跃银教授没有讲太多,想必阻力和质疑一定是有的。

    近十年,癌症基因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陆续出现,上市速度不断加快,让肿瘤医生手上有了更多的武器。药物多了、手段多了,癌症治疗规范化的重要性凸显,质量控制也势在必行。

    国家癌症中心早在2013年就在卫生健康委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2018年进一步地加强质控各项工作,抗肿瘤药物临床监测网已对1400多家大型公立医院的抗肿瘤药物合理使用进行了监测。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共成立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7个国家级肿瘤质控专委会,并由多名院士牵头担任主委和副主委。

    潘跃银教授近年来参与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和肺癌领域的多个重要工作。

    他介绍,为了响应国家癌症中心的质控工作,安徽省立医院开启了跨院区的肺癌MDT诊疗全覆盖项目。癌症的多学科联合会诊MDT,是诊疗规范化的一种形式,多个专业医生一起制定诊疗方案的会诊,可以避免患者走弯路,更高效地为患者制定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

    “我们三个院区,肺癌的诊疗体量是非常大的。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开展了无死角、全覆盖的肺癌MDT规范化诊疗活动,目的是把医院打造成安徽省内以及辐射到省外的肺癌规范化诊疗的标杆的医院。”潘跃银教授表示,未来还希望将地市县级医院肺癌的规范化诊疗也纳入到网络中,共同提高肺癌诊疗的规范化水平。“更加基层的医疗机构也许没有条件建立完备的MDT团队,那么这些医院可以通过线上的MDT会诊来参与。”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困难,潘跃银教授说,MDT无疑会给患者带来好处,但目前MDT诊疗收费问题却还没有解决。“目前我们的MDT会诊大多数是公益性的,无法收费的话,这条路走不长远,因此希望医保部门能够考虑这个问题。”

    这些年潘跃银教授花费大量的精力推动乳腺癌和肺癌诊疗的规范化,同时也带领团队不断在临床科研上进行探索。据介绍,潘跃银教授团队的研究方向包括肿瘤药物及治疗方法效果的精准的预测,以及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等。

    对于年轻人在科研上的发展,潘跃银教授有很高的期待。“我们国家肺癌治疗这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从创新的角度,我们自己的原创成果很少。比如肺癌驱动基因的发现,基因靶向药物的原创研发,我们很少有自己的真正原创。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希望年轻人保持对研究的兴趣,从临床共性的问题中去提炼科学问题,然后再去回答这些问题。”

    既要做副院长,还要引领专业发展,还要从事临床科研,还要教育学生,这样的生活辛苦吗?潘跃银教授回答记者:“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特别是现在通过新药、新方法,使得癌症患者可以长期生存,看到病人比较健康地生活下去,作为医生是非常满足的。我一直跟年轻医生说,如果你觉得自己被需要,这就是你价值的体现,如果你不被需要,就谈不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