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防艾资讯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及防治与保养措施是什么?
  •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及防治与保养措施是什么?

    博主推荐

    点击查看-现代正骨大师——龙层花教授

    龙氏正骨:每月1期,常年举办

    罗氏正骨:每月1期,常年举办

    培训咨询:冯钰13161668332(微信)

    摘要:本文通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理生理归纳,病因的分析,探讨龙氏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防治与保养作用。

    关键词:龙氏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cervica-spondylosis,CSA)又称颈型眩晕,约占颈椎病的1/4,属中医眩晕范畴。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甚至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猝倒等临床特征。检查方法:X线、磁共振(MRI)、CT、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SEP)等。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

    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病理变化:可有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弹力减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使神经根管及椎管容积变小,小关节及钩突关节退行性变致小关节脱位可造成颈椎退行性滑脱。后一种情况最常见。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普遍且年龄较高,多在50-80岁,症状随年龄增加而加重。患者常以位置性眩晕或体位摔倒、头痛、 恶心呕吐,或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舌活动障碍、血压异常、肢体麻木、感觉异常、持物落地等症状就诊。临床上常伴有神经性型颈椎病症状。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9.44%。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改变为第6颈椎以上的颈椎。常因外伤、劳累等使颈4~5和颈5~6椎水平的钩椎关节出现向侧方增生的骨刺,或后伸性椎体半脱位使上关节突向前滑脱,或关节突骨刺,或后侧型颈椎间盘脱出等。这些病理改变不仅可引起颈周围软组织痉挛、炎症刺激或压迫椎动脉而使供血受阻,导致交感神经丛甚至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发生痉挛,而且还可直接压迫椎动脉,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一步导致脑内微循环障碍而致病。

    引起微循环障碍的原因有:①血管痉挛, 管腔变窄;②先天性血管变异,管腔狭窄;③管壁炎性变增厚,内膜损伤;④血液瘀滞,血栓形成或血液粘滞度增加;⑤血管退变或硬化等。

    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特点,运用龙氏手法对其进行治疗。

    一、手法治疗:

    患椎移位、关节囊肿胀、颈椎失稳、颈肌紧张、颈椎内外平衡失调及其它软组织的炎性变是引起病人眩晕等症状的重要病因。关节囊炎性肿胀和颈肌紧张疼痛,颈功能活动受限,常由于患椎移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失调引起,需要及时进行手法复位,纠正颈椎正常解剖关系。手法可松解颈部软组织,解除患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部功能正常及颈肌肌应力平衡,解除椎动脉受压,是康复颈椎内外平衡应力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按松解法:患者取坐位,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点按风池、风府、扶突、肩井、百会、太阳、天宗、肩外俞穴,每穴点按不低于1分钟;

    ②提拿舒筋法:用双手提拿颈后颈两侧及肩部的肌肉,反复15次,再用双手掌根部,从头部开始,沿项韧带、斜方肌及竖脊肌方向做分筋手法,反复15次;

    ③端提拔伸法:双手置于颈项部,用力向上端提,并慢慢用力向前后左右旋转牵拉,重复5—8次;

    ④旋颈运摇法:双手托住患者头部牵引的同时,作旋颈、摇转手法,左右旋转角度为45°左右,反复5-8次;

    ⑤1、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环关节、环枢关节错位。病人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低头摇正法:适用于2~6颈椎后关节旋转式错位。病人侧卧、平枕、低头位,(中段颈椎,前屈约20度,下段颈椎,前屈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之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将头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的手稍用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复位。

    3、侧头摇正法,适用于2~6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病人侧卧,低枕,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放在对侧的耳部),另手拇指“定点”于病椎关节处,将头抬起(侧屈)进行转动摇正。⑥自以上操作每次20-30min,每天治疗1次,7天为1疗程。

    二、颈椎牵引康复治疗:

    颈椎牵引能纠正颈椎失稳、颈椎骨关节移位、颈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解除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平衡颈部肌应力,康复颈部神经血管,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好方法。临床上常用布兜颌枕颈椎牵引,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后凸者,应仰卧加颈枕牵引;颈椎生理弧度正常可端坐位牵引。牵引重量4~5千克为宜,牵引时间30~40分钟,每日2~3次。

    颈椎病的日常保健:

    一、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驰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颈椎病康复操中不少动作对颈椎病有独特疗效;无颈椎病者也可起到预防保健作用。二、良好的生活习惯,桌椅的高度要合适,避免长期低头工作或单一姿势时间过久。要注意劳逸结合,当伏案工作或单一姿势30分钟,应起立活动颈部,抬头后仰数次,再平视远方,放松颈项及肩背部肌肉。注意避免颈部外伤,特别是挥鞭性损伤,防止突然猛转头。防止反复落枕。加强颈部功能缎炼,特别是要加强颈部的后伸锻炼,以便恢复正常颈曲。但不要盲目做头部摇摆运动,不正确或过度的头部摇摆容易损伤颈部或加重颈椎病。防止各种外伤事故,尤其是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要注意休息,以减轻颈部的疲劳。防止外伤与落枕,平时应防止颈部外伤及落枕,以免颈椎韧带损伤,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适当旋转,加强颈部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是:双手叉腰,放慢呼吸,缓缓低头使下巴尽量接角第一领扣;再仰头,头部尽量后仰;随后是左、右歪头,耳垂尽量达到左右肩峰处;左右转颈,颏部尽量接触肩峰。上述动作,可按节律(默数到6)反复6次。另外,经常做扩胸、旋肘、拍肩运动,也有好处。方法是:两臂向左右平伸、用力后展,挺胸;然后两肘关节屈曲,手指搭同侧肩部,以肘尖作划圈运动,向前、向后交替进行;最后用右掌拍打左肩,左掌拍打右肩,交替进行。三、由于颈椎病多是椎体增生

    骨质退化疏松等引起的,所以颈椎病患者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2]。

    颈椎病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其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该病发病率之高,发病人群之多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手法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手法可以纠正椎间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并使骨刺和被压的椎动脉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减轻或解除骨刺对椎动脉的压迫,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合龙式正骨手法能使颈椎间隙扩大,椎体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血循环,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推拿手法要具有熟练的技巧和持续的力量,做到用力均匀柔和,方能达到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的目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颈部肌肉过度疲劳,注意饮食,避免颈椎病的发生。

    颈椎病分期及分型

    1 颈椎病分期

    早期——椎体轻度骨质增生

    中期——椎体中度骨质增生(早、中期出现椎间失稳)

    晚期——骨桥形成,椎间重新稳定。


    2 颈椎病临床分型

    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临床症状为基础,将颈椎病分为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颈交感型、颈型及混合型六型


    3 颈椎病病因分型骨关节损害型、关节功能紊乱型,软组织损害型及混合型四种

      3.1 骨关节损害型:病因为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变性及椎小关节炎(骨关节炎)。其X线片显骨质增生浸入椎管、椎间孔、横突孔。椎间隙变窄,椎小关节炎引起小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改变,骨质增生部位与临床症状的定位相一致,发病多缓慢。

      3.2 关节功能紊乱型:病因为颈椎小关节错位、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或椎间盘突出。其X线表现为颈轴变异:变直、中断、成角、反张,双边征、双突征,椎间孔变形狭窄,椎体轻度滑脱,韧带钙化,临床上增生部位与症状的定位多不一致。发病易突然。

      3.3 软组织损变型:病因为颈部急性损伤后软组织痉挛,或颈肌慢性肌纤维织炎。X线多无变化,临床上增生部位与症状定位诊断多不一致。起病缓慢者多于突发者。

      3.4 混合型:临床症状兼上二或三型。颈椎X线表现同样兼上二或三型。发病多突然。


    颈椎关节错位型式

      颈椎小关节错位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病因。颈椎椎间关节包括颈椎间盘、左、右钩突关节及左、右后关节五对,不同姿势引起的作用力可导致不同关节错位方向的不同。

      1 前后滑脱式错位:当椎间盘损伤、退变时易发生椎间盘关节滑移。触诊同一平面横突左、右两侧均隆起或凹陷。X线侧位片椎体后缘联线中断,上一椎体向后或前滑移。

      2 左右旋转式错位:椎间盘尚好,颈椎扭转时易发生。触诊错位椎的横突偏歪为上下二椎方向相反。X线侧位片可见错位椎体双边、双突影,或椎体后缘联线中断、成角或反张,斜位片见椎间孔内小关节移位而致椎间孔变形、变窄,其左右多不在同一椎间孔。

      3 侧弯侧摆式错位:椎间盘受损或已变性,颈椎侧屈过度或颈椎侧位挫(撞)伤时易发生(习惯高枕或偏一侧睡者多见)。横突触诊颈椎向一侧偏歪或侧弯隆突,另侧 陷(症状常出现在错位关节的凹陷侧)。X线正位片可见颈轴侧弯,或某二个椎间钩突关节偏歪不对称(侧摆),病程长者常见钩突关节变尖。

      4 倾位或仰位式错位:多见于急性外伤或有外伤史者(尤以挥鞭性损伤常见),有时合并有旋转错位。横突触诊兼有前后滑脱式和侧摆式的关节偏歪情况,棘突触诊间距不正常(一宽一窄)。侧位X线片可见椎体(棘突)倾位或仰位(上宽下窄为仰位,反之为倾位)。

      5 混合型错位:与上述各型兼有二型以上者。

      6 钩突关节型错位:好发于早期变性的椎间盘部位。后关节错位触诊易于发现,钩椎关节错位,除侧弯侧摆式易于触诊外,轻度的扭伤或滑膜嵌顿,虽症状较明显,但关节变形不易触诊。检查确诊时,注意下列三个特征:1.斜角肌紧张呈索状硬结;2.术者以手指沿此索状硬结向上触诊至横突处,重症者可触及绿豆大的粒状硬结,为横突间肌及软组织痉挛形成;3.该处压痛明显,重按可诱发症状。当关节复位后,症状可即行缓解或消失。X线正位片可见椎体侧摆,病程长者,可见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变尖)。

      7 后关节滑膜嵌顿:由于后关节襄松驰,当关节张开在某种姿势较久致关节内膜牵张松驰后,突然活动关节,襄中的内膜(又称滑膜,分泌滑液,内含丰富交感神经组织,由脊膜返回支神经支配,痛觉十分敏感)因松驰而被关节蛟合于关节内,称为关节滑膜嵌顿。最常见于落枕患者,起病突然,颈部因剧痛引起反射性肌痉挛而致活动功能显著受限,出现斜颈。触诊于发病关节处有包块样隆起,(关节内膜受伤后,渗出水肿至关节肿胀),多呈半球形,按之剧痛,其有关颈部肌肉保护性紧张。颈部X线侧位片可见该椎间关节椎间隙后缘增宽,密度略增高(关节炎表现)。

    龙氏正骨(治脊疗法)手法复位精讲班

    时间:每月1期,长期举办  电话:13161668332冯老师

    博主推荐

    正骨培训

    龙氏正骨、罗氏正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公众号

    龙氏整脊正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感谢您抽出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