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近期新闻 >抗衰灵药白藜芦醇又要支棱起来了?Nature子刊:无效是材料没选对
  • 抗衰灵药白藜芦醇又要支棱起来了?Nature子刊:无效是材料没选对

    曾经被奉为抗衰灵药的白藜芦醇,因为经常在实验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效果,其抗衰功效一直备受争议。

    目前的主流观点倾向于白藜芦醇不能延长寿命,但一手带红了白藜芦醇的“抗衰教父”大卫·辛克莱,至今依然力挺白藜芦醇,多次公开表示自己每天都会服用白藜芦醇。今年年初国外兴起一股反白藜芦醇浪潮,直接点名辛克莱,但他并没有就此事做出回应。

    近日,一篇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论文,给出了破解白藜芦醇“善变”的线索。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MATHEW SAJISH、MEGHA JHANJI团队发现,白藜芦醇分为顺式和反式两种,其中顺式白藜芦醇能够通过促进DNA修复来保护神经,或可用于改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和退行性疾病;而反式白藜芦醇则会抑制DNA 修复,加剧大脑中皮质神经元的神经变性[1]。

    天然的白藜芦醇通常由顺式与反式白藜芦醇混合而成,二者是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反式白藜芦醇可以转化为顺式白藜芦醇[2]。

    其中,我们所说的白藜芦醇具有抗衰、抗炎、抗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功效,主要是反式白藜芦醇在发挥作用[3]。相较于顺式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和生理活性,更易于被人体吸收,因此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因此,当白藜芦醇作为抗衰补剂出现时,无论是大多数白藜芦醇商家,抑或是自己每天都在吃的大卫·辛克莱,都推荐大家选择反式白藜芦醇。

    两年前,MATHEW SAJISH、MEGHA JHANJI就在顶级抗衰老期刊《GEROSCIENCE》上发表综述,指出顺式和反式白藜芦醇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前者能有效激活PARP1,进而增强DNA修复;而后者则会抑制PARP1活性,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4]。

    历史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保护神经的功效,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症状。时隔两年,该团队将综述中的结论通过实验验证,进一步确定了顺式和反式白藜芦醇在神经变性中的不同影响。

    实验中,研究人员先探究了可能与神经变性密切相关的潜在分子机制,发现其中的关键是酪氨酰-TRNA合成酶(TYRRS)。在衰老或者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中,酪氨酸水平显著提高,抑制了TYRRS的从头合成过程,导致TYRRS水平下降,由其介导的PARP1激活也受到抑制。

    PARP1负责探测DNA损伤并激活修复工序,是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它被抑制后DNA损伤修复机制陷入失灵,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神经退行性病变等问题。

    当酪氨酸水平降低时,TYRRS水平则会得到提升,通过增强DNA损伤修复来保护神经。

    图注:酪氨酸介导与年龄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DNA损伤、基因组不稳定性和神经变性的潜在机制

    研究人员发现,顺式与反式白藜芦醇主要是通过调节TYRRS水平发挥作用。其中,顺式白藜芦醇可以刺激TYRRS的从头合成,提高细胞核与神经突中的TYRRS水平,从而增强对神经的保护,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高水平酪氨酸等因素导致的神经病变问题。此外,在实验中10–50 M的浓度范围内,药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显著。

    反式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却有些复杂,浓度较低(≤10 ΜM)时有助于提高TYRRS水平,促进DNA修复;浓度较高(≥25 ΜM)时则会降低TYRRS水平,加剧神经毒性。进一步探究后发现,低浓度的情况下,大多数反式白藜芦醇会转化成顺式白藜芦醇。

    该论文认为,顺式与反式白藜芦醇功效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白藜芦醇在相似实验中效果不同的原因。

    首先,许多研究以及售卖的补剂,成分大多是反式白藜芦醇,因为它稳定性更好、吸收度更高、效果更显著。但是在高温、高热又或是本文中提到的低浓度等情况下,反式白藜芦醇极易转化为顺式白藜芦醇。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白藜芦醇,稳定性都算不上好,容易降解失效。因此号称使用反式白藜芦醇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哪种白藜芦醇,以及它是否被降解等问题,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5]。

    其次,口服的白藜芦醇生物利用度差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但影响其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也是五花八门,让人大开眼界,空腹、饮食中的脂肪量等因素都会影响白藜芦醇的吸收[6]。此外,辛克莱也曾在访谈中表示,受试者的年龄差异、肥胖等因素,都可能会使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种种因素综合起来,白藜芦醇有没有效,如果有效又是哪种形式的白藜芦醇在发挥作用,仍旧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里面的水太深,派派还把握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