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的功效,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香附主治胁肋胀痛;胀育;疝气疼痛;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经行腹痛;崩漏带下;胎动不安。
调经止痛:香附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李时珍称之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王好古称之为妇人之仙药。
理气解郁:香附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名良附丸)治胃寒痛。
凡胁肋脘腹胀痛者,可与柴胡、郁金、延胡索、白芍等配伍,以疏肝理气止痛;凡肝气郁滞,经行愆期者,可与当归、川芎、熟地等配伍;凡血热瘀阻,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者,可与赤芍、牡丹皮、益母草、当归等到同用,以加强活血调经止痛之功;勿使香附接触铁器。
内服:煎汤,7.5~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作饼热熨;生用解表止痛,醋炒消积止痛,酒炒通络止痛,炒炭止血;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主治:怒伤胁痛。
组成:香附 川芎 当归 柴胡 青皮
用法:水煎服。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主治:小儿牙齿不长。
方剂别名:蟾蜍丸、香附丸
组成:大香附(刮去皮) 沉香各30克 槟榔 雄鼠粪(烧) 蟾蜍(烧)各15克
用法:捣罗为末,羊髓120克煮烂,和成膏,为丸如黍米大。麝香汤送下10粒。
来源:《幼幼新书》卷六引张涣。
附注:蟾蜍丸、香附丸(《普济方》卷三六六)。
主治:子气。妊娠三月之后,两足至腿膝渐肿,行步艰辛,喘闷,食欲不振,似水气状,甚或脚措间有黄水出。
异名:天仙藤散(《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
组成:天仙藤(洗,略炒) 香附子(炒) 陈皮 甘草 乌药
用法:上药等分,研为细末。每服9克。用水350毫升,加生姜3片,木瓜3片,紫苏3叶,同煎至250毫升,放温澄清,空腹时服,一日三次。小便利,气脉通,体轻,肿渐消。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卷十五引陈景初方。
功效:耳中疼痛。
组成:附子2枚(去皮脐,生用),菖蒲半两,矾石(烧枯)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麝香(研)2钱,蓖麻子60粒(去皮)。
用法:上先将附子、菖蒲、矾石为细末,次将蓖麻、杏仁为膏,次研麝香,同拌匀,丸如枣核大,以蜡裹,用大针穿透,塞于耳中,每日2次。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功效:理气开郁,调经止痛,主治月经不调,小腹胀满疼痛;妇女经前胁肋胀痛或脘膈痞闷。
组成:香附200克。
制法:香附经醋炒后,研末备用。每次取10~15克,用纱布包,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泡闷15分钟后代茶饮。每日1~2包。
宜忌:凡阴虚血热或肺脾气虚者忌用。
功效:舒肝解郁,调经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作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月经不调,痛经,胀痛等。
材料:香附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香附择净,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煮至粥熟后,白糖调味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主治肝郁血滞,疼痛。
组成:陈皮 醋炒 、柴胡各6g,川芎、香附、枳壳 麸炒 、芍药各4.5g,甘草 炙 1. 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出自:《景岳全书》
主治:胸肋胀痛,脘痛疼痛,食欲不振,月经不调,胀痛,心中郁闷。
配方:香附根60克。
制法:将香附根洗净切碎,用水、白酒各250克,浸泡3-5日,去渣。
用法:频频饮之,不拘时候。
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功效:香附有理气解郁的作用,芡实有补肾益精的作用,此粥具有疏肝理气、固摄乳汁的作用,可用于防治产后肝气郁滞、乳汁自出。
材料:香附10克,芡实15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
做法:
1、芡实捣碎;粳米淘洗干净。
2、将香附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加入芡实、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行气、活血、通经。
材料:桃仁15克;香附30克;粳米50克;红糖30克。
做法:香附水煎取液;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与粳米、香附煎液、红糖同入砂锅加水过量用文火煮成稀薄粥。
用法:温热食用,每日2次,连服数日。
长按二维码,一键加关注